日前,记者走进人大附中第二分校的校园,看到新建的教学楼矗立眼前,新的操场、新的食堂已相继投入使用;新教室、报告厅和图书馆的内部装修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每一处细节都透露出对教育品质的追求和对未来学习空间的精心规划。
2023年,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开始改扩建工程,新建教学楼和各类室内室外活动场。工程预计今年9月完工并全面投入使用。改扩建后,学校建筑面积将翻一番,增加23323.39平方米。一个崭新的校园,即将呈现在大家面前,为师生们提供更广阔、更先进的教育环境。
校园旧貌焕新颜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前身为北京市蓝靛厂中学,始建于1964年。2009年11月,北京市海淀区教委与人大附中正式签订委托办学协议。2010年,学校正式更名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第二分校。2012年,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挂牌成立,学校成为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一员。2020年10月,学校被评为首批“海淀区新品牌学校”。2021年9月,学校小学部首次招生,开启了小学与初中贯通培养的探索。
“学校现有46个教学班,随着小学和初高中规模不断扩大,原有的老教学楼已不能满足学生发展需求。”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党委书记、校长龚月萍介绍说。
“十四五”时期,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下大力气破解学位供给紧张、学校办学空间局促等教育教学难题,高站位、谋全局,对海淀区多所学校实施改扩建计划。这也给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改扩建后,人大附中二分校建筑面积翻一番,新增60余个配备智能设备的普通教室和专业教室,拥有可容纳600多位学生的报告厅、整洁宽敞的食堂和开放式图书馆,以及户外各类运动场和两个总面积1277平方米的风雨操场。现代化、宽松舒畅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为学生发展创设更好的空间和平台,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学校新建校舍秉承‘爱与尊重’的教育思想,细微之处尽显人文关怀。”龚月萍告诉记者,新教学楼内的普通教室均设在南面,房间宽敞明亮,面积都是标准的70平方米;北面是音乐、形体、美术、劳动、信息技术等各类专业教室,面积都在100多平方米,并且每间教室都配有智能设备。教学楼每一层的活动空间以不同色调、布局对应不同年级。同时将每层东西两侧的开放空间充分利用起来,设计为师生活动空间,摆放书架和座椅,作为阅读角和休息区,方便学生进行课间阅读或与老师进行沟通交流。
新教学楼创造学习新空间
学校小学部还将新楼建设融入教学,围绕工程进度开展“建筑教育课程”研究,请有建筑背景的家长为孩子们带来建筑讲座,让孩子们了解有趣的建筑知识;学生每周完成一篇图文并茂的建筑日记,记录学校发展的难忘瞬间,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观察、表达和思考;带领孩子们完成华表、匾额、榫卯等建筑手作活动,感受匠人的智慧与精巧;组织学生走进古建博物馆、天坛博物馆等,了解更多的建筑知识。
“小学部的位置得天独厚,从楼道窗户可以看到新教学楼热火朝天的建筑场景,孩子们对各种机械的使用、场地每天的变化非常感兴趣,喜欢在课间趴在窗前观察。”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教师杨非向记者介绍说,学校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建立了小学部特色的“建筑教育课程”,开展“和新教学楼一起成长”的建筑讲座、建筑日记、建筑手作、建筑研学等活动,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和视野。“这一年多来,我们与焕然一新的校园共同见证、一起成长,相信人大附中二分校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杨非说。
三年级学生王博然经常通过小学部大厅的窗户,看新大楼拔地而起的过程。“最初工人叔叔用好几辆挖掘机挖出很深很深的坑,老师说扎扎实实打好地基,才能建成坚固的大楼。我们都很期待新教学楼的样子,还在纸上画出了心中的教学楼模样。我们还听了关于建筑的讲座,每周记录新教学楼的变化,学到了很多建筑知识,开阔了眼界。一直特别期待大楼建好的那天。当安全围挡和临时通道都拆掉,崭新的大楼矗立在眼前,震撼的心情无以言表。”王博然开心地说。
新校园焕发新活力
2023年12月4日,学校功能多样的户外运动场落成,正式投入使用。崭新的跑道上、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里师生们欢声笑语,尽情挥洒着激情与汗水。在新教学楼旁,建有小学部专用的200米标准操场。学校北部也建有全新的300米操场,一南一北两个操场和多个专业球场满足了学生多种运动的需求。
此外,学校还建有2个风雨操场。“天气不好的时候,学生们可以来这里上体育课、做课间操。”龚月萍说。
新教学楼地下一层,有几百平方米的大通层连接下沉广场。这一区域设有食堂、开放式图书馆,学生用餐、休息时可以透过落地窗欣赏下沉广场里的绿植景观,适时放松、休息。
今年3月15日,最令师生期待值“拉满”的新食堂正式投入使用。新食堂设有四个餐厅,布局合理、整洁明亮,可容纳1000多人进餐。食堂内有自助餐、点餐式风味档口、点餐式水吧、西点四种就餐模式供师生自选。各色的荤素佳肴,不仅满足了师生们的多样味蕾,也提升了人大附中第二分校师生的幸福感,濡染着“二分之家”的归属感。
目前,新教学楼、图书馆、报告厅、风雨操场等相继建设完工,已进入室内装修阶段,老师们正在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地融入新的办学空间。今年9月,新教学楼将全面投入使用,届时,一个更加现代化的学校将全方位与师生“见面”。
“学校的改扩建是市、区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和领导推进落实的成果。”龚月萍表示,新的改扩建工程不仅让学校的面貌焕然一新,也为学校的未来发展拓展出更大空间。新的教学楼和活动场地不仅极大改善了育人环境,延伸了学校的生命力,更增加了师生的幸福感,使师生们对未来发展信心倍增。“今年9月,学校又将迎来一批新生,我们也将牢记教育初心,积极践行市、区关于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战略构想,一如既往脚踏实地、稳步推进,努力提升办学质量,把学校建成让学生更满意、家长更放心的温馨校园。”龚月萍说。
以学校改扩建工程为新的发展契机,这座拥有60年建校历史的人大附中第二分校也将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以崭新面貌助力莘莘学子求学筑梦。学校也将在沉潜笃行、守正创新中,立足潜能教育,立德树人,用心育人,更好服务区域教育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进入“十四五”以来,海淀区委教育工委、区教委下大力气破解学位供给紧张、学校办学空间局促等教育教学难题。据统计,2022年增加中小学学位3500个,2023年增加学位5560个,2024年预计增加学位8000个。
以2023年为例,海淀全年共完成新建面积13.1万平方米。其中,完成海淀实验二小安宁分校等2个新建项目;为十一实验中学、中关村四小等5个学校进行改扩建;培星小学、八一学校、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等9个学校进行了装修改造。
截至目前,玉渊潭中学改扩建项目、北医附中新建校项目、亮甲店九年一贯制学校及幼儿园项目、人大附中第二分校改扩建项目等一系列项目已陆续完工并投入使用。 (记者 吴艳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