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5 17:24
86版《西游记》是几代人的童年回忆,其中六小龄童扮演的美猴王形象深入人心,成为难以超越的经典。六小龄童日前做客海淀区图书馆(北馆),分享西游情缘与章氏猴戏传承故事,与读者重温经典文学作品,现场吸引300余名读者的热情参与。
“怎样将孙悟空身上猴、人、神三种特性完美结合,塑造打动人心的艺术形象?”六小龄童从“以猴为师”的学戏经历引入,用亲切幽默的口吻,配合活灵活现的表情动作演绎,再现了86年版《西游记》中美猴王角色塑造台前幕后的故事,以及整部电视剧拍摄过程中演员和拍摄团队的辛勤努力。
六小龄童分享到,他自幼入行猴戏,离不开家庭的耳濡目染。父亲六龄童被誉为“南猴王”,他继承和发扬了父亲的衣钵,一直致力于传播传统猴戏和中国戏曲文化。
“北京的代表戏曲是什么?”“浙江绍兴的呢?”活动现场,六小龄童随机展开一节戏曲“科普课”,鼓励大家深入了解这种中国独有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绍剧猴戏是电视剧中孙悟空形象塑造的灵感源泉。从绍剧《三打白骨精》到电视剧版《西游记》,章氏家族四代人百年间倾注匠心,不断思考如何用戏曲赋予角色美感,在充分的艺术感知和反复演练中,最终为观众呈现出了活灵活现的经典“美猴王”。老一代艺术家对待角色和艺术心怀敬畏、稳打稳扎、专注认真的职业精神,深深触动着现场的观众。
互动环节,六小龄童现场带领小读者们体验猴戏的乐趣。他舞起金箍棒,动作如行云流水,将大家的回忆瞬间拉回到那个守在屏幕前,等着齐天大圣出场的欢乐暑假。小读者们则跟随“美猴王”手搭凉棚,握紧金箍棒,模仿影视剧的经典动作。在六小龄童手把手的指导下,认真调整金箍棒的角度和表情站姿,整体形象更加鲜活生动。
此次公益讲座是海图北馆阅读推广品牌“海北公益大师课”系列活动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