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发展历史,跟上数字科技一起“飞跃”北京中轴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7-28 09:44 语音播报

热点

昨天(27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我国申报的“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达59项。

据了解,北京中轴线遗产保护中心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对北京中轴线进行了数字三维重建,为大家创造了认识北京中轴线、亲近北京中轴线的生动虚拟场景,也让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播。

这个由“数字中轴”项目团队制作的网页版“时空舱”,是“数字中轴”的重点板块之一,展示七百多年来城市脉络的延续和变迁,给观众带来生动的场景,沉浸式的体验。

“数字中轴”项目产品负责人 李超群:可以通过飞越中轴来纵览北京中轴线的景观序列,可以看到15个遗产点从元朝到明清一直到当代是如何发展变化的。用户穿越时空,去真正感受整个中轴线,它是一个发展的、变化的、与时俱进的。

“数字中轴”不仅用炫酷的形式,给来到中轴线遗产点的游客提供更丰富的音视频资料,让他们更深入了解遗产点的历史。而对于没有来到北京中轴线现场的游客,也可以身临其境感受北京中轴线的魅力。

“数字中轴”项目产品负责人 李超群:沉浸式、可视化的呈现能够帮助用户更好理解、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中轴线整体的文化以及历史的氛围。

此外,“数字中轴”多个线下体验活动也异彩纷呈,《时间的故事》展用科技手段再现北京中轴线的前世今生;“华夏漫游之北京中轴线”让用户通过VR设备走进中轴线的虚拟世界,感受北京中轴线“意境”之美。

数字化巡检

让公众参与文物保护与传承

北京中轴线全长7.8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恢宏、保存最完整的城市中轴线,坐落着诸多历史名胜古迹。为了更好地推动文化传承,增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与科学管理,北京发动市民游客和志愿者,通过数字化巡检的方式,参与到北京中轴线的保护与传承中。

在整个中轴线上,有15处地标点,160个遗产区的界桩,游客通过扫描遗产点界桩二维码,或进入“云上中轴”小程序,就可以开始“巡检”。一旦发现问题进行拍照,并按照提示上传图片和文字描述,即可完成一条巡检记录。除了游客,北京还有近2万名经过“培训”上岗的志愿者,他们会更加关注建筑本体的病害问题,以及建筑管理使用、保护状况等问题。

志愿者 高健阳:在天坛的点位当中,我发现界桩是铺设在地面上的,所以会有一些踩踏或者磨损的情况。我就把这条信息拍照并且上报,也通过了审核,是一条有效的巡检信息。

截至今年第二季度,数据按季度统计,后台共监测到巡检数据38800多条,累计监测到图片76000多张。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

编辑:赵司尧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