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28 12:49
看到两个中国射击运动员经历了一路惊惊喜喜,打下中国代表团第一块金牌,平静之后居然感觉到自己咚咚的心跳声。突然想到,好像好多年都没有这种感觉了。上一次这种感觉是什么时候?想不起来了,但是记忆中最清晰的一次,我还是忘不了的。那就是24年前在悉尼奥运会射击场,目睹陶璐娜夺下那届奥运会首金的时候。
说起那天的经历,还真是有些曲折。2000年9月17日上午,应该一大早赶去悉尼射击场,去抢奥运首金新闻。但是我起晚了。原因有点儿丢人,就是前一天晚上,电脑里辛辛苦苦写的近万字的稿子,因为没有预存(那个时候,电脑还没有那么先进,必须预存。以至于后来落下一个近乎强迫症的习惯,打一行就存一下),竟然不知怎么的,全都丢了。看着我的一头冷汗,同住的一个不会用电脑的同行拿着一摞稿纸对我说,“还是写在纸上的保险,丢不了。”时间已到夺金日凌晨,重新写吧。写完,已是早晨5点,心想还能睡两个小时。结果就是……
一 脚步匆匆
去奥运会前两个多月,我在参加一次羽毛球比赛时,跟腱断了。当时是拖着一条伤腿,一瘸一拐地奔赴悉尼奥运会。现在可好,只有恼恨自己为什么起晚了。首金呀,中午之前必须把稿子传回报社。
拖着伤腿,也顾不得什么形象,利用当时一切可以利用的交通方式(就这个路上的经历,可以写一个好玩儿的故事),终于赶到射击场门口。就在我长出一口气,庆幸终于没有误事的时候,又悲剧了。门口的保安居然不让我进去。说这个门是出口,进口不远“就在两公里之外”。几乎用尽了能想起来的所有单词,什么“我任务紧急”“我必须采访到奥运会第一块金牌”“我的腿有伤,出于人道主义,也应该让我进去”,现在已经想不起当时怎么能用那么多单词组织起如此有说服力的语言,结果就是人家带着微笑坚决拒绝。心里暗骂着,一瘸一拐,脚步匆匆,奔向遥远的前门。
二 枪声砰砰
终于到了,听着里面砰砰的枪响,完了,凉了,还好。进场就发现陶璐娜还站在靶位上,才打完3枪。随着枪声终于消失,接着就是雷鸣般的欢呼声!她赢了!
三 心跳咚咚
采访时陶璐娜爽朗地笑着,好像一瞬间所有的压力都散去了。要知道,那时候除了首金对代表团的压力转而又落在她身上,还有一个压力,就是她还面临着婚姻可能破裂的巨大伤心。
多年后有人采访陶璐娜问她比赛时的心情。她说,其实我当时心都在嗓子眼儿了,我都能感觉到咚咚的心跳。
那一年,陶璐娜26岁。今年的黄雨婷,17岁。盛李豪,19岁。中国射击队,一支铁军。唯有致敬。
作者简介
(在三十多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中,李永广采写了大量中外体育报道。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在前方或者后方,参与或组织了8届奥运会采访报道或编辑工作。上世纪后期到本世纪初,他在北京晚报开设了以足球内容为主的言论栏目“绿茵夜话”,数年间撰写了二百余篇言论、评论。以或犀利或细致的“喜思辨,好抬杠”风格,和对严密的逻辑分析的追求,触及了中国足球和北京足球大大小小的许多事件。在当年的北京球迷群体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