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1 17:09
戎装千里至,旧路十年归。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7周年。褪去戎装,军魂犹在。多年来,在城市副中心的各个岗位,都有退役军人的身影,为副中心建设贡献力量。
江乐阳:研发“小众”产品造福患者
在通州区联东U谷产业园中科盛康科技有限公司,江乐阳一身蓝色短袖衬衫,黑色西装裤,干净利落的寸头显得十分精神,说话行事都带着“退役军人”的干脆劲儿。
江乐阳带记者来到生产车间,隔着透明玻璃,身着防护服的员工正有条不紊地进行骨科、消化科、血液净化等相关医疗器具的生产,车间干净明亮,布局简洁。走进办公室,他的桌上同样整洁简单,几本书,一摞材料,一个文件夹。这是江乐阳开始创业的第六年,而他与医疗领域的缘分却早已结下。1996年,学医出身的江乐阳怀揣对部队生活的向往,成为一名医疗兵。退役后,他成为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的一名骨科医生。
走上创业之路,源于一次偶然。当时,他听到在德国进修的同事提起国外的一款医疗产品“一次性使用自体血液回收器”,产生了浓厚兴趣。简单来说,这是一个人体血液回收器具,骨科手术时,截骨产生的大量血液原本会在引出后直接扔掉,而这一器具可以将血液过滤后重新输送回人体,既避免了输异体血的交叉感染可能,也缓解了医院的血源紧张问题,而这款产品当时在国内还属空白。这让江乐阳开始萌生了自己研发医疗器械的想法。“要投入全部的精力,才能有成绩。”说干就干,江乐阳毅然从医院辞职,开始了创业之路。
“严谨专注”是江乐阳在部队生活中养成的习惯,创业以来,从市场调研、设计研发、生产、送检到临床试验,他常亲力亲为。“当兵的经历对我做医疗器械有很大的帮助,军人讲求一丝不苟,哪怕叠被子都得叠成豆腐块,做医疗器械更是事关人命,容不得半点马虎。”江乐阳说。
除了对产品较真,在研发“选品”上,江乐阳和团队也有不同的关注点。近年来,他们研发的多款“小众”产品都产生了很高的社会价值,为相关疾病患者带去福音。比如“胃造瘘套装”,这是一款给无法正常进食的病人提供胃内输送食物渠道的医疗装置。上海曾有一个3岁多的小孩因误食化学物质烧坏了食道,无法进食,当时恰逢进口“胃造瘘”缺货,医院即刻联系江乐阳,通过“胃造瘘套装”让小朋友得以进食,转危为安。提起这段往事,江乐阳尤为欣慰,“不能说一个产品卖得好,我就跟风卖什么,有些产品比较小众,很少有企业专门去研究,但是只要是对患者有需求,我们都愿意去研究。”
如今,江乐阳的企业已拥有400多名员工,产值达200多亿,共获得15项发明专利授权、38项实用新型专利及4项外观设计专利授权,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市“专精特新”企业等多项殊荣,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虽已退役25年,江乐阳始终保持着军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我希望能发展更多中国自己的医疗技术,输送全球,让更多患者享受到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
关志军:军休干部叫他“勤务兵”
通州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党支部书记、所长关志军是所里无人不知的“大管家”,啥事找到他,老同志们心里就特别踏实。
一日午后,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打破了军休所的宁静。军休干部张彦顺的儿子突发疾病,情况危急。接到电话后,关志军立即放下手中碗筷,迅速带领工作人员赶到,用担架将病人转移到救护车上,为救治赢得宝贵时间。这样的事例在军休所不胜枚举,关志军总是第一时间出现。
在部队的十几年间,他就是出了名的拼命三郎,凭借刻苦训练与出色表现,以优异成绩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被总政治部嘉奖一次,并荣获全国慈善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退役后,他被分配到通州区军队离休退休干部休养所,从普通工作人员干到党支部书记、所长。因为自己也曾是一名军人,关志军比其他人更能懂得军休干部的需要。目前,通州区军休所服务的军休干部分布在4个集中安置点。军休所的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军休干部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关志军以细微的小事温暖着每一位军休干部的心。
除了关键时刻的紧急救援,关志军还经常看望因病常年出不了家门的军休干部,了解他们的身体情况,送去慰问和关怀。看到院内有人晒太阳,他会细心地搬出椅子,让他们坐得更舒适。这些细微的举动,让军休干部感受到家的温暖。
记者在他的办公室里,看到他的工作笔记本上详细记录着每位服务对象的联系电话及走访慰问情况,他们的健康状况、子女情况、喜乐爱好,哪些人需要重点照顾,他都心中有数。
为更好地服务军休干部,关志军组织建立起信息体系,实施联络员制度。为12个军休党支部配备联络员,坚持每月至少一次走访,了解情况、征求意见。关志军常说的一句话是:“哪里需要我就到哪里去。”大家都亲切地叫他“勤务兵”。
张志民:志愿服务传承部队精神
走进大方居社区的乒乓球室,朱红色的塑胶地板历经岁月仍未显陈旧,两座乒乓球台后方的墙上,张贴着“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的红色横幅标语与过往的活动照片。即便是大雨倾盆的天气,也仍然有几位居民在角落里打着扑克,见到戴着鸭舌帽的张志民,立刻热情地招呼道:“老志愿者来喽!”
今年85岁的张志民已经陪伴这座乒乓球室走过了14年,他是发起乒乓球室筹建的第一批志愿者之一,如今大方居社区志愿大队负责人周淑清提起他,仍称之为“元老”,而他的另一重身份,是一名老退役军人。军人出身的张志民即便已过耄耋之年,腰板仍挺得笔直,身着一件灰白色短袖T恤,瘦削的身形与多年的锻炼习惯密不可分。
张志民出生在1939年的战争岁月里,从小对军营就有着深深的向往,其哥哥的从军经历更让他坚定了参军的想法。19岁那年,他终于如愿以偿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从家乡黑龙江来到吉林省长春市服役,他先后担任部队中的报务员和文化教员。从俄文、英文到拼音,张志民都熟练掌握,晚上常常为了记短语在肚子上比画着记忆。在全营的新兵通报比赛中,张志民和另一位战友一起获得了冠军,部队还奖励了他一个本子,虽然笔记本不值钱,但对于张志民来说意义非凡。如今忆起那段三年多的峥嵘岁月,张志民仍情不自禁地感慨,“在部队的生活太好了,真是没过够,我现在特别遗憾的就是之前的军装丢失了,没留下一套来。”
退伍后,张志民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矿一井机电班做过电工,也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大恒山矿曙光小学当过校长。2010年,退休后的张志民随子女来到通州区梨园镇的大方居社区定居,彼时,大方居社区刚刚落成,垃圾清运、组织管理……社区面临的困难不少。当时的社区书记听说张志民曾经当过兵,便兴奋地找到他和其他几位老人,希望大伙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张志民热情高涨,大家凑在一块商量,大方居的第一批志愿者队伍也从此逐渐成型。
张志民和大家干的第一件事,就是在社区建起一座乒乓球室。这里原本是一处破旧出租房,受到部队时的文体熏陶,张志民希望为社区居民提供一处锻炼身体的地方。在社区的支持下,60多名志愿者每人自发掏钱,作为乒乓球室的启动资金。“我们用小车往外拉杂物,灯泡、桌案都是咱们自己买的。”提起当初共建球室,张志民仍很兴奋。十多年来,这座乒乓球室接待无数社区居民,有时候打球人多还要排队。张志民也一直保持着打乒乓球的习惯。
值班值守、校区巡逻、做手工……社区大大小小的志愿活动,张志民是常客。“走一路,红一线;住一处,红一片,这是部队的老传统,到老百姓家里都是‘地溜光,水满缸’。志愿服务也是一样的,这就是一种传承。”张志民道。
徐希猛:从“橄榄绿”到“税务蓝”
早上7点半,徐希猛穿上干净、整齐的税务制服,迎着清晨的阳光,从通州潞邑街道的家中骑车出门,25分钟到单位,开始新一天的工作。在副中心工作七年,几乎每天他都提前一个小时到岗,风雨无阻。
徐希猛曾就读于中央民族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现任北京市通州区税务局法制科副科长。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曾获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央民族大学优秀学生干部、北京林业大学优秀研究生干部;服役期间,他刻苦训练、苦练本领,曾获优秀义务兵两次、支队嘉奖两次。2016年退伍后,他通过公务员考试成为城市副中心税务干部的一员。来到城市副中心,他牢记军人本色,贴心为民服务,曾获嘉奖一次、三等功三次,此外,还获得了北京市税务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政务服务管理局“贴心服务标兵”、北京市第七届优秀退役大学生士兵等荣誉称号。
2017年7月入职后,入职后的四年多时间里,他一直守在基层办税窗口,历经十余个业务岗位办理业务1万余件,累计服务纳税人5400余小时。熟练的业务能力加上“一次性告知”“最多跑一次”“能当场办理的业务及时办结,无法当场办理的业务跟踪办结,能一次办完的绝不让纳税人跑第二次”等便民政策,让徐希猛为不少纳税人解决了烦心事儿。
一日,办税窗口来了一位满脸愁容的女士办理发票业务。他仔细询问得知,该女士所在的公司为登记在通州区的小规模纳税人,该公司在河北有建筑施工项目,项目完工收到300多万的款项后,已在当地税务局缴纳了增值税和附加税,因其可以自行开票所以未在当地税务局代开发票,现在想核定发票尽快开票。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按照当时增值税发票票种核定的相关要求,企业初次只能核定10万元版5份,无法一次性满足纳税人开票需求。徐希猛先耐心解释了政策要求,然后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建议其正常开票后再申请发票增量,最快2天内能满足其开票需求,得到了纳税人的认可。
像这样为纳税人服务的事情还有很多。城市副中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徐希猛通过线上、线下多种途径主动了解纳税人办税的难点问题。办税服务厅的工作琐碎繁杂,但对于纳税人反映的问题和建议,他总能及时协调处理。细心的他还积极建言献策,推动办税大厅开通“绿色通道”,设置“军人优先窗口”,为退役军人提供“一站式”涉税政策辅导,深受广大纳税人的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