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已历经700余年
如同一本百科全书
蕴含着从古到今
劳动人民创造的、动人的文化与历史
本期,让我们一起深度游北京中轴线
逛坛庙、看日落、夜游
感受古都北京的文化魅力
太庙(劳动人民文化宫)
——林海音《苦念北平》
太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奠祖先的家庙,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根据中国古代“敬天法祖”的传统礼制建造的。
太庙的大殿两侧各有配殿十五间,大殿之后的中殿和后殿都是黄琉璃瓦庑殿顶的九间大殿,此外还有神厨、神库、宰牲亭、治牲房等建筑。太庙还以古柏著称,树龄多高达数百年,千姿百态,苍劲古拙。
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于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社稷坛
——秦牧《社稷坛抒情》
社稷坛位于北京市天安门广场的西北侧,与天安门东北侧的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相对,一左一右,体现了“左祖右社”的帝王都城设计原则。
明清时期,社稷坛是皇帝祭祀土地神和五谷神的地方。社稷坛是呈正方形的三层高台,以汉白玉砌成,象征着“天圆地方”,坛上铺有中黄、东青、南红、西白、北黑的五色土,四周短墙也按方向覆盖四色琉璃瓦。坛四周有三重围墙,内墙四面各辟一座汉白玉门,名“棂星门”。中间一道名“坛墙”,坛墙与外墙之间,北有拜殿和戢门,西有神库和神厨、宰牲亭等。1925年,孙中山先生的灵柩曾停放在园内拜殿中。1928年,社稷坛被命名为“中山公园”。
天坛
——肖复兴《天坛六十记》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坛域北呈圆形,南为方形,寓意“天圆地方”。四周环筑坛墙两道,把全坛分为内坛、外坛两部分,总面积273公顷,主要建筑集中于内坛。手拿天坛公园祈年殿造型的祈福冰激凌,和祈年殿来一张合影,已经成为朋友圈的打卡新方式。冰激凌有草莓、芒果、抹茶和巧克力四种口味。炎炎夏日,边逛边吃,在古老的皇家园林中感受古今交融的独特魅力。
天坛公园以弘扬天坛特色文化内涵为出发点,推出全新文创空间“天坛拾光”,2022年12月,天坛公园“天坛拾光”文创空间成功入选“2022北京网红打卡地”,是“天坛福饮”“天坛福宴”之外又一处寻味天坛文化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