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4 18:37
一遍遍看着郑钦文夺金后接受采访的视频,就一次次受到感动。在我这个老媒体人看来,这是巴黎奥运会开赛至今,中国媒体对所有中国金牌健儿最成功的采访。原因很简单,这些采访“谋杀”了我很多眼泪。
其中最令我动容的是这样一些段落:“这场胜利对我来说是无可比拟、独一无二的,因为对我和我的家人来说,奥运会一直比大满贯重要。国家荣誉永远超过个人。”“为中国拿到第一个奥运会(网球)女子单打冠军,让我觉得所有的汗水、艰辛都是值得的。”“这次奥运会很多场比赛我都处于落后状态,如果是大满贯或是普通的比赛,我可能就输了。但这是奥运会,我内心中总是有一股力量在支撑着我,从0比2赶回来,从0比4赶回来。这是国家荣誉在背后一直支持我。我觉得我真正突破到了一种新的极限。我会永远记得这一刻,在困难的时候想起它。”郑钦文说,拿到奥运单打金牌“是我一直的梦想也是我老爸的梦想。”她说,从她10岁起,父亲就经常对她说起奥运会冠军,这次决赛之前,她也一次又一次地观看之前已经获胜的中国运动员夺金时刻的视频。“我用这些来不断地激励自己”。她还对父亲隔空喊话:“老爸,这次我终于光宗耀祖了一回。希望我以后打不好的时候,不要给我那么大的压力,因为这块金牌代表了一切。”我想,这一刻,那位为了女儿今天的成功,几乎付出一切的父亲,一定被暖到心都化了。
我一直想知道,郑钦文的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于是翻阅了一些有关的文章,看到了一些介绍。没想到,其中的一篇文章,却让我无比愤怒。文章中,把这个父亲描绘成一个冷血的人。说他从来不会考虑女儿的感受,说他卖掉房子“豪赌2000万”。然后,作者又“好心”地给人算了一笔账,说郑钦文现在挣了多少多少钱。答案是:他赚到了。如果这个作者想把郑钦文父亲“塑造”为一个为了把女儿制造成一部赚钱机器,而不惜赌上一切的赌徒,他做到了。看着文章,我已经出离愤怒。
对这种小人文章,我可以暗骂两句然后一笑而过。但是另外一篇文章,却让人忍不住要辩论一下。不知道作者是不是想告诉人们,奥运会网球冠军“含金量”不高,就搬出了一个某大学教授的理论。文章有一段话这样写道,这个教授“同时指出,奥运会、亚运会等赛事对于网球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影响,并没有外界预期的大,更为核心的影响因素仍然是更多的职业比赛的成绩”。不知道教授此话的上下文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所以不能质疑人家。但这个作者的意思应该能读懂:想挣钱,就去打职业赛,即便是小型的职业比赛,也有奖金。而打奥运会,没钱。
也许有人会说,人家说的是“商业价值”,事实如此呀。好吧。但是如果我说对“商业价值”的评价,是一个综合体系,这也没有错吧?既然是综合评价,当然就不能只看有没有奖金吧。历史性的奥运会冠军,能给郑钦文带来多大的“商业价值”,应该也是不言而喻的。曾经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做“注意力经济”,当全国人民都知道了郑钦文这个名字时,当世界职业网坛都在那一刻把目光投向郑钦文时,再说奥运会金牌商业价值不高,鬼才相信。没看到吗,世界四项网球职业大满贯赛事,几乎同时对郑钦文表示祝贺。其中法网的贺词是这样的:“传说,有一份金色的梦想,是一些民族的执念。后来某个民族的女儿,在菲利普-夏蒂埃(郑钦文夺冠球场),解开了它。”有点儿酸?但我喜欢。
写到这里,感觉到我掉进了自己设置的“逻辑陷阱”,前面说的是“祖国荣誉”,怎么后面又扯到“商业价值”?那么就从陷阱里跳出来——对于一个职业运动员,祖国荣誉和商业价值并不冲突。说句大白话,奥运金牌会提升运动员的商业价值,有的时候,这个提升还会很大很大。
结尾之处,想对一些只能从钱眼儿里看世界的人说一句:跳出钱眼儿,以更开阔的视野去观察世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并非只有一个“钱”字。
作者简介
(在三十多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中,李永广采写了大量中外体育报道。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在前方或者后方,参与或组织了8届奥运会采访报道或编辑工作。上世纪后期到本世纪初,他在北京晚报开设了以足球内容为主的言论栏目“绿茵夜话”,数年间撰写了二百余篇言论、评论。以或犀利或细致的“喜思辨,好抬杠”风格,和对严密的逻辑分析的追求,触及了中国足球和北京足球大大小小的许多事件。在当年的北京球迷群体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