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8 11:39
暑假期间,北京市教委组织东城区、海淀区、丰台区、大兴区、怀柔区的300余名师生分两批前往内蒙古海拉尔国家研学基地,开展“京蒙东西部协作海拉尔研学活动”,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研学时光。这是北京教育系统将“组团式对口支援”转型升级为“融铸式”教育协作的积极探索。
7月22日,北京第一批参加研学活动的学生抵达内蒙古海拉尔。当地新海中学的20余位学生身着民族服装,为远道而来的朋友献上象征吉祥如意的蓝色哈达;北京的学生们则送上校服熊、学校特色文创等伴手礼。
在每期6天的研学行程中,由参与京蒙“组团式”教育帮扶的三区派出1至2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内蒙古派出1所学校的学生代表,共同入营,通过同吃同住、共研共学,实现两地学生在研学活动中的交往交流交融。
前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海拉尔纪念园,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走进呼伦贝尔历史博物馆学习当地深厚的历史和文化,感受多民族的文化融合和互动;在“天下第一曲水”莫日格勒河畔,两地学生赏美景、品美食、同玩耍,让情感交融浑然天成……此次研学活动聚焦“民族之情”“爱国之情”“自然之美”等关键词,精心策划选取彰显民族地区特色的研学主题内容,让师生切身感受祖国强大,并通过参与沉浸式实践活动了解草原文化,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为了让京蒙两地学子之间的友谊继续下去,研学活动期间还启动了“京蒙同心·见字如面”活动,建立起京蒙学生长期书信往来友好关系。在活动启动仪式上,“见字如面”活动发起人李槟子发起倡议,号召京蒙学生以纸笔为媒,以情感为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拿起纸笔·见字如面”是由北京市中小学生发起的一项倡议,近年来,围绕“对话故宫”“对话时代英雄”“对话未来”“对话冬奥”等系列主题,带动中小学生手写数万封书信,逐渐成为北京市的品牌育人活动。随着北京市支援合作工作从“组团式对口支援”升级为“融铸式”教育协作,北京市教委也将这一品牌活动有机融入到京蒙教育协作中,让“京蒙同心·见字如面”活动成为研学活动之后,延续京蒙两地学生情感链接的创新载体。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研学活动是京蒙教育协作转型升级的重要探索,未来还会让内蒙古学生到北京研学,感受祖国的繁荣与富强,同时通过活动增进友谊,建立长期联系,在互相学习交流中实现共同进步。为进一步推动京蒙“融铸式”教育协作的长期开展,市教委将研究出台相关支持和引导政策,深度研磨、科学定制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育人目标的研学互访活动,探索打造京蒙教育协作新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