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留置体内5年?留置针岂能留隐患
北京晚报 | 记者 张悦

2024-08-08 18:21 语音播报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为了减少“扎针”,医院给患者输液时往往选择留置针。谁能想到,留置针的导管会断在患者的静脉血管里。据新京报报道,2018年,陕西榆林一家三甲医院的护士往一名孩子头皮上置入静脉留置针输液。在更换留置针时,一名护士用理发器剃除胶布撕扯的头发,结果剃断了导管。导管断在了孩子头上的血管里,当事医院束手无策。孩子家长四处求医,直到今年6月才把它取出来。

留置针导管在孩子体内滞留5年。图据新京报

在没有切断时导管是“留置”的,一旦切断了,就如断了线的风筝,随着血流的冲击、肌肉的收缩、血压的搏动,在患者血管内漂移。由于导管又细又小,找到并取出来难度极大,甚至动手术都找不到踪影。断掉的导管,犹如一颗不定时炸弹,时刻威胁孩子的生命安全,也把一家人搅得惴惴不安。用于治病的导管,反成了明知其存在却又近乎无解的病。

导管留置患者体内虽是小概率事件,如果掉以轻心就会铸成大错。据报道,昆明一家儿童医院的神经外科十年内就发生了12例头皮静脉留置针导管断裂事件。12例中,8例是护士在拔针前剃发的过程中,理发器触及留置针;两例是护士违规反复按压、牵拉导管,造成导管断裂;另两例是拔针时患儿头部扭动挣扎,导管在强大的外力拉扯下断裂。无论是哪一种断裂,一两次还能解释为没有经验、粗心大意,可一再出现就是责任心和管理流程的问题了。因为取放留置针是护士基本功,只要严格按照规程操作,导管断在体内完全可以避免。护士但凡上点心、留点意,不至于此。 

令人气愤的是,在家长发现留置针导管断裂后,竟有护士拿出新的留置针谎称没断。作为专业的护理人员,护士应该对导管断裂的后果有基本判断,哪怕自己不能处理,也应该第一时间如实汇报,和医护人员一起想办法。刻意向家长隐瞒,心中可还有职业道德、有对生命的敬畏?医院有没有提前培训规范的操作流程,有没有制定过留置针导管断裂后的紧急预案,在采购留置针时有没有把好质量关?据报道,明明是护士操作不当导致的导管断裂,有的医院不愿意承担后果,拒绝支付孩子手术费。留置针留置体内,是不是医疗事故很好界定。即便是“无心之失”,不能再无“心”应对。

不能让小小的留置针给家长和孩子留下难以抹去的伤害。对待病人用心用情,操作科学规范,事后不推诿、不逃避,才是对待留置针的态度。

因为“粗心”,留置针才会断在体内;只要有责任心,留置针就不会留下隐患。 


编辑:张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