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道儿】李永广:被“二极管思维”逗乐了
京报体育 | 记者 王洋

2024-08-09 19:07 语音播报

奥运

一向对网络时髦语不感兴趣,甚至还有一点厌恶。但是最近这段时间,因为要写这个奥运栏目,不得不花费更多时间上网浏览。结果发现,网络语言并非像我以前认为的都那么不堪。其中有一些还真是充满智慧、富有想象力。比如,刚刚就被一个词儿给逗乐了。

上午,边看电视里对奥运选手们的采访,边翻看手机里五花八门的奥运花边。然后就看到了这样一条,说是谷爱凌“蹭张雨霏和潘展乐的热度”。看下去才知道,原来张雨霏和潘展乐领完奖后,谷爱凌都跑到领奖台去跟他们合影,质疑就由此而来。

看到这种质疑,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质疑这种质疑,“夺得冬奥会两金一银的谷爱凌,还要去蹭别人的热度吗?”果然,下面的留言里,多数人都是这种看法。其中一条留言,就给说“蹭热度”的人贴上了“二极管思维”的标签。说心里话,我一直非常反感动辄给人贴标签的行为。但是“二极管思维”这个词,却让我一下子笑出声儿来。谁这么幽默,能想出如此传神的形容?

不知道“二极管思维”有没有具体定义,但我能理解它的含义:判断问题“非黑即白、非左即右、非对即错”,把个大千世界简单地划分为两极。可能还有更准确的解释,但我理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知道了这个词儿,就自然而然地想起,前两天看到海外华人媒体“北美省钱快报”报道的事。故事是这样的:黄雅琼混双夺冠后,男友刘雨辰现场向她求婚。然后好多国外媒体都热闹地报道了这件事。没想到,这件大喜事,却激起一些外国网友的愤怒,纷纷指责刘雨辰“抢了黄雅琼的风头”。感觉有点儿意思,当时就摘录了几个外国网友的留言:“在我夺得金牌后向我求婚?宝贝,你再也不会听到我的消息了!我只能说,你是主角。”“这太混乱了,你怎么能抢走她的风头和头条?”“你偷走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这是她的日子,不是你们俩的日子。”“如果我的男朋友真的这样做,我会猛击他,然后登上领奖台。”……

看到这些,您是不是会想起那个“一面理儿”的“二极管思维”?

一边写一边反思,生活中自己是不是也会偶尔或者经常陷入“二极管思维”呢?比如有人说了一句自己不爱听的话,就觉得人家是恶意的。比如遇到一件不顺心的事,可能会别扭好几天。我想,当自己被负面情绪所包围的时候,大概就是在“二极管思维”中了。

世界是五颜六色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果真能摆脱非黑即白的“二极管思维”的束缚,可能会发现,真的有“诗和远方”。

作者简介

李永广,北京晚报高级记者。曾担任北京晚报体育部主任和时事新闻中心主任,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在三十多年的体育记者生涯中,李永广采写了大量中外体育报道。自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至2012年伦敦奥运会,他在前方或者后方,参与或组织了8届奥运会采访报道或编辑工作。上世纪后期到本世纪初,他在北京晚报开设了以足球内容为主的言论栏目“绿茵夜话”,数年间撰写了二百余篇言论、评论。以或犀利或细致的“喜思辨,好抬杠”风格,和对严密的逻辑分析的追求,触及了中国足球和北京足球大大小小的许多事件。在当年的北京球迷群体中,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2024巴黎奥运会专题报道

编辑:王洋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