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5 15:34
8月14日,著名作家马金莲携新作《亲爱的人们》参加上海书展“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作品联展”,并与鲁迅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陈仓展开文学对谈。
西海固的女儿马金莲此次带来的《亲爱的人们》是她浸透多年心血写就的新作,其上半部节选刊发于《芙蓉》《中国作家》,下半部由《人民文学》《民族文学》分别节选推发,全文版图书由芙蓉杂志社策划编辑,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上市。
《亲爱的人们》分上下两部,共80余万字,呈现出一幅宏大、丰厚、鲜活的中国西部山乡巨变图,作品以西海固地区农民家庭马一山家三个子女祖祖、舍娃、碎女的奋斗故事为核心,从20世纪80年代末写到21世纪的当下,既有个人及家庭的命运史,又有整体易地扶贫搬迁的村庄、乡镇变迁史,还有中国改革开放后,尤其新时代以来的国家发展变化史,作品通过个人与时代的关系、地域和全国的关系、农村和城市的关系,将西海固人民的有血有肉、可信可爱写了出来,将中国人民的朴实善良、勤劳包容写了出来,将中国共产党带领西部人民改变贫穷落后、走向发家致富写了出来,是一部真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展现乡村振兴的力作,深刻阐释了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追求和中国人民自信、坚忍、向上的精神品格。
对谈中,陈仓面对读者说,从《亲爱的人们》中看到了自己故乡的影子,勾起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睡梦中梦见了秦岭深处的塔尔平,去世的亲人、衰败的大杂院依然在我的梦里飘着炊烟。”他说,自己和马金莲有着共同的经历,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有着农民的本质,因此对书中的情节都感同身受。
马金莲坦言,她的家乡是一个偏僻、落后,山大沟深的地方,交通不便,吃水困难,“当村里纳入搬迁移民计划中,我一度陷入迷茫中,于是开始了抢救式的采访和拍摄。” 搬迁计划实施后,马金莲又将移民安置点几乎跑了个遍,她见证着村民们安居乐业,很快适应了新生活。有一次,马金莲到妈妈所在的移民安置点住了一个寒假,半夜醒来,她思念故土的心情非常强烈,她发现自己难以走出纠结、难忘的情绪。但也是在那个深夜,她顿悟了,“哪里的土地都是土地,只要让乡亲们生活好,哪里都能成为故乡。我不再纠结于异乡、他乡、故乡,我应该把眼光放得更大,心胸放得更快,因为更值得书写的是新的生活。”顺着这样的思路,她的写作视角变得宏阔,感情也更加浓烈。
“同饮一泉水,是为骨肉”,出版方介绍说,马金莲笔力深厚,用情至深,《亲爱的人们》费时多年、多次修改,是作者写作至今最好的长篇小说,也是迄今反映新时代西部地区山乡巨变作品中最为厚重饱满的长篇小说之一,浓墨重彩描绘中国改革发展惠及人民、共同富裕进展明显的蓬勃盛景,呈现出一幅宏大、丰厚、鲜活的中国西部山乡巨变图。该小说入选了中国作协“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重点项目及2024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