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园绿草如茵、树木葱茏,百年来哺育了万千清华学子。毕业时或毕业后多年,学子们以捐赠纪念物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母校的缱绻依恋。
从第一个校友纪念物——1919级喷水塔,到2023年落成的清华大学北体育馆,百年来,校友纪念物如同一颗颗明珠,散落在美丽的清华园,为校园增添一个又一个新景观新场所。
每一个纪念物的背后,都有一群可爱的人和难忘的往事,值得梳理和追忆。我们盘点了清华园里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校友纪念物,时间跨度长达百年,它们不仅见证了清华百年的时移世迁,更传递了清华人自强不息、求真务实的家国情怀。
亲爱的校友,当你下一次参观清华园,请去看看这些纪念物,并驻足片刻——为追忆往昔少年时,更为汲取力量再出发。
零零阁
捐赠人
1965级校友
落成时间
1996年4月28日
坐落地点
近春园荷花池畔
近春园西南有一座小山,山顶一座典雅的仿古观景亭,名曰“零零阁”,是1965年入学的“00字班”1600余名校友捐赠给母校的纪念建筑物。
零零阁是一座八角平面、重檐攒尖圆顶的二层中国古典式观景阁。基座为160多平方米的花岗岩砌石,石基有护栏围绕,座柱上刻有全校00届27个专业的名称。整座阁柱立八方、阶通四面、顶分双园、红木起架、白玉做栏,气势宏伟壮观。匾额“零零阁”由清华大学著名书法家金德年先生题写。
“00字班”特指清华大学“文革”前最后一级入学的本科生。据《零零阁记》记载,“本届学子1620人于1965年9月入学,适逢清华学制由6年改为5年,故与1964年入学之学长同于1970年毕业。1964级学长以‘0’字编班,本届学子则冠以‘00’之特称。”
校庆84周年时,母校决定在“荒岛”修建观景亭,00字班校友主动请缨,“于近春园荷花池畔建阁一座,取名‘零零阁’”。在短短一年时间里,00字班校友团结一致,捐款、设计、施工,夜以继日,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如愿以偿。
《清华大学零零阁校友通讯里》对筹建工作有具体记载,整理摘录如下——
1995年5月4日,零零字班校友各系、各班共33人参加了联席会议,一致决定动员全体零零字班校友捐资建阁,争取在次年校庆之前,如期落成。建筑方案设计由建00班校友负责。
1995年5月15日,由清华大学副总务长王景厚召集的“零零阁”设计方案讨论会上,大家认为设计方案要突出清华的特色和与整个景区的配合与协调。建议拿出两个或三个方案加以比较。
1995年6月6日,建00班担负主要设计任务的冯小麟校友专程从苏州回到清华,与校领导和筹建组成员共同讨论设计细节。次日,建00班在京工作的校友们专程返校,对设计方案如何体现零零字班整个年级的特点和这一代人不平凡的经历,进行了更具体的探讨。
1995年9月6日,学校校长书记联席会议通过了设计方案,“零零阁”正式定名,要求明年校庆时落成。
1995年9月20日,“零零阁”的地质勘探工作结束,施工图已完成。对施工单位招标工作开始。
1995年10月,“零零阁”破土动工。为确保结构稳定,基础牢固,开挖近7米之深,9根直径为40厘米的钢筋混凝土立柱,共同支撑起一层基面平台。钢筋混凝土浇筑的地基底座30厘米厚。从基础到一层结构浑然一体,于1996年 1月基本施工完毕。
1996年4月28日,清华大学85周年校庆日,近千名校友汇聚在近春园荷花池畔,共同见证“零零阁”落成。
“零零阁”筹建过程中,00字班校友感人事迹层出不穷。多少人为了与世界各地的校友取得联系而耗资、费时又操心,多少人在家庭经济并不富裕的条件下慷慨解囊为母校献上爱心。还有一位校友,在身患绝症、生命垂危之际,托付家人要办的最后一件事是不要忘了替她为“零零阁”捐款!
00字班校友庆祝毕业30周年在“零零阁”前留影
独一无二的“00字班”
清华校友见面经常互相发问“你是几字班的?”这个“几”是0、1、2、3、4、5、6、7、8、9中的一个数字。为什么唯独1965年入学的年级由两个数字“00”冠名呢?
“00字班”是清华大学“文革”前最后一级入学的本科生。1966年“文革”爆发,1966-1969年清华大学停止招生,直到1970年第一批工农兵学员进校。“文革”前清华大学以毕业年号编届,比如“9字班”表示清华大学1959年、1969年毕业的本科生,也称1959届、1969届。相邻的两个“9字班”相隔10年。
新中国成立以后,清华大学的本科学制发生过几次变化,由4年制变为5年制,由5年制变为6年制,由6年制又变回到4年制。由于学制的变化,就发生了两届学生同一年毕业的情况。1965年入学的本科生,适逢清华学制由6年改为5年,故与1964年入学的学长同于1970年毕业。1964级学长以“0”字编班,1965级则以“00”编班,以作区分。
1970年工农兵学员入校至今,清华大学开始以入学年号编届。比如“4字班”是指1974年、1984年、1994年、2004年、2014年入学的本科生,也称为1974级、1984级、1994级、2004级、2014级。现在大家约定成俗,认定以入学年号为“级”,毕业年号为“届”。比如,毕业于1965年(6年制)称为1965届,亦称1959级。再往前,解放前,清华大学以毕业年号编届,但称为“级”。比如1948级,是指1948年毕业、1944年入学的那一届校友。
以入学年号编届,“一劳永逸”地避免了“以毕业年号编届”可能出现的两个年级同时毕业造成的尴尬,“00字班”就成了清华历史上独一无二的特殊届号。
该地图仅展示部分校友纪念物在清华校内的相对位置。校园座椅分散在校园各处,未独立标出。点击可放大观看。
来源 | 《水木清华》2024年第3期总12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