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17 01:50
提到诗人杜甫的传记,古今中外已有诸多版本。这本全新的《杜甫传》,译自美国汉学家弗洛伦斯·艾思柯(1878—1942)在1929年出版的《杜甫:一位中国诗人的自传》。
艾思柯女士终其一生,著有多部关于中国历史和文化的书籍,积极向欧美社会介绍和推广中国语言与文化,极大地促进了当时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本《杜甫传》便是其代表作之一。看一位近百年前的美国女学者是如何理解并介绍中国历史文化和诗歌的,这是一个非常独特而新奇的视角。
在文学领域,艾思柯女士尤其喜爱中国诗歌,她翻译过多位中国古代诗人的诗歌作品,比如李白、杜甫、李清照等。她还常常在书籍签上中文名“爱诗客”,足见其对诗歌的喜爱。在《杜甫传·引言》中,她写道:“杜甫的诗歌被中国人誉为‘诗史’,从他的诗中可以读到国家的历史,诗中也记述了许多关于他个人经历的详细情况,我决定尽可能地重建他的‘自传’,让他的诗来讲述他的故事。”
可见,这本书是以杜甫的诗歌来串联杜甫的生平和思想、以诗为传的“自传”式作品,因此,需要大量翻译杜甫的诗歌。事实上,作者在书中精心选译了129首杜甫的诗歌,并按照诗歌所呈现事件的时间先后有序排列,分为童戏时代、弱冠时代、壮游时代和中年时代四个部分,讲述了杜甫从童年到离开华州时的人生经历以及时代变迁。
作者在《序》中这样写道:“杜甫的作品西方译者关注得并不多。德理文侯爵翻译的《唐诗》中出现过几首,《松花笺》中有14首,伟大的汉文诗译者冯·查赫博士在各种德文期刊上发表过一些。此外,再无其他。”
可见,如此大量翻译杜甫诗歌,并且详细介绍杜甫生平的,艾思柯女士可谓西方第一人,这本《杜甫传》也不愧为“英语世界中的第一部杜甫传记”,可谓开先河之作,在西方世界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值得一读。自此后或受此影响,西方出版的杜甫诗歌译集和传记作品逐渐增多,比如1952年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史学家洪业先生的英文专著——《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2020年BBC还推出了同名纪录片。
这本《杜甫传》是国内首个中译本,如今读来,并不像其后来的研究专著那样具有厚重的学术性和思想性,而更像是一本杜甫诗歌推介和历史文化普及的通俗读物,更加符合大众的阅读兴趣和审美趣味。该书深入浅出,语言平实,没有晦涩的学术用语,以杜甫诗歌为引,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读者不需要过多的专业背景就能领略到书中的精髓。书中既展现了社会变革的重大历史事件,又描绘了人们日常生活的点滴;既表现了杜甫作品堪称“诗史”的磅礴气势与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又不乏亲族邻里、朋友故交之间的相互照拂与真情流露。艾思柯女士在选择译诗时,也摒弃了那些典故繁复、需要冗长注释的句段,因此行文生动流畅,笔触轻快灵动,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吸引力。试想一下,近百年前,西方读者对我们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知之甚少,这样一本书仿佛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而今译成中文,我们自己读来也时常感到有趣而眼前一亮。
她还常常引用成语、俗语、谚语,生动形象;讲述中国的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奇闻轶事,她娓娓道来,如数家珍。这一切当然也得益于她多年在上海生活以及各地旅行的经历,得益于她的深入观察和亲身体验,而女性的身份也赋予其独特的视角与表达方式。
(作者为本书译者,外交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