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 09:18
近日,贵州省仁怀市36万亩红缨子高粱喜迎丰收。
8月16日,由茅台集团、仁怀市政府主办,茅台酒股份公司、茅台红缨子公司承办的“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甲辰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在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大坪有机高粱基地举行。包括茅台集团领导、行业专家、经销商、种植户等在内的2000余位嘉宾,在高粱地里共同见证红缨子高粱丰收的喜悦与茅台助力产业兴旺、乡村振兴的佳绩。
红缨子高粱籽粒小、种皮厚、耐蒸煮,是酿造茅台酒重要的优质原料,红缨子高粱有机种植基地因此也被誉为“茅台酒第一车间”。茅台秉承“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携手政府构建了“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的生产销售体系,成功实现了“茅台+政府+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推动了茅台有机高粱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目前,红缨子高粱系列品种在10多个省(市、区)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
丰收敬粮农 酿造顺天时
盛夏千竿绿,秋来万穗红。8月16日,“丰收敬粮农 质量承千秋——甲辰年茅台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现场,设置有红缨市集、高粱丰筵和丰收晚会等环节,展现传承千年的农耕文化及茅台充满使命的革新之路。
除了讲述高粱的故事,现场还有擂茶、干粑等传统美食,芦笙、蜡染等非遗工艺,以及丰收字画互动、民族丰收舞表演等丰富的表现形式。现场2000余位嘉宾,共同见证高粱丰收的喜悦与茅台助力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
红缨子高粱丰收,标志着农民的辛勤劳动结出累累硕果,也预示着茅台的酿酒原料有了坚实保障。红缨子高粱丰收季活动,作为茅台重点打造的独具鲜明特色的大型文化活动,既是对大山深处劳动者辛勤付出的礼赞,也是对茅台顺天敬人核心文化的传承。
茅台酒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产物,其生产酿造和农时安排、农事生产紧密相关,从小麦熟端午制曲,到高粱红重阳下沙,都顺天应时、承接地利,遵循二十四节气的物候节律,一年一个周期,成就了“顺天应时、天人共酿”的传统酿造本原。红缨子高粱丰收季,就是感恩天地自然馈赠,表达崇农、敬农、爱农情怀,诠释茅台顺应自然规律、追求道法自然的酿造精髓,极致表达传统工法的独特魅力。
从一颗颗红缨子高粱 探寻茅台酱香传奇
好酒源自好粮,好粮源自好种。从1986年寻觅良种到1999年发现优良牛尾砣,再到成为茅台酒唯一指定高粱原料种子品牌,红缨子高粱的选育与迭代凝聚了科研工作人员无数的心血。
2001年至2004年,茅台投入资金在主产区建立高粱基地示范园,激发了周边农户的种植热情。进入发展阶段,茅台开始提供物资和资金扶持,确保种植过程规范性和降低农户种植成本。到了成熟阶段,茅台实施一证、一图、一地、一库、一网的“五个一”工程,从多个方面提升茅台有机高粱原料的质量和供应合规性。
红缨子高粱产量高且品质优良,具有较强的抗旱、抗病及适应能力,适合贵州当地的种植环境条件。颗粒小、皮厚、坚实饱满,红缨子高粱因而能够经受茅台酒生产过程中多轮次蒸煮、翻糙的工艺特点。从化学构造上分析,红缨子高粱的支链淀粉含量高达90%以上,更容易吸水、糊化,更有利于酿酒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同时也会产生更多的芳香物质,是酿造茅台酒的上乘原料。
“我从2016年开始种植茅台有机高粱,今年有23亩。这些年来,茅台不断提高高粱的收购价,还用‘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模式解决了销售问题,提高了我们种植高粱的收入和积极性。通过几年的高粱种植,我们的生活慢慢富起来,好多人盖上了新房子,过上了好日子。”仁怀市长岗镇茅坡村的种植户张廷财介绍到。
一粒粒红缨子高粱,承载着历史的厚重,展现着时代的活力,预示着未来的希望。目前,红缨子高粱系列品种在10多个省(市、区)累计推广种植3000万亩以上,创造农业总产值750亿元以上,带动农户850万人次,增收100亿元以上。每年培训高粱种植技术300余次、15000余人次,2023年制种面积达19000亩,种子销量突破3700吨。
同时,茅台有机高粱基地对于绿色生产的坚持也值得关注。在茅台有机高粱基地中,以酒糟为主要成分的有机肥是红缨子高粱茁壮成长的重要养料来源。“在以前,白酒生产过程中剩下的酒糟都是直接废弃的,后来茅台创新技术研发,将酒糟变成有机肥料,实现了生物循环。”仁怀市农业农村局专家赵远航介绍到。
用工业反哺农业 以长期主义振兴乡村
自2001年,茅台开始打造有机高粱基地。经过20余年的不断发展,目前基地覆盖赤水河流域一带的仁怀市、习水县等地。在茅坝镇的100亩红缨子1619高质量种子繁育基地内,公司通过红缨子MAP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向种植户及生产管理者推送天气预报、农业灾害天气预警、病虫害发生预警。与此同时智慧农业管理系统可以根据基地内实时监测数据,再综合运用农业气象大数据、遥感与物联网数据,分析得出最优种植方案,配套病虫害防治和作物长势改进提升用药方案,帮助种植户实现种植管理精准化、过程可视化、方案最优化。最后通过植保无人机技术解决病虫害防治问题,提升种植户的种植与生产效率。
多年来,茅台秉持“工业反哺农业”的理念,探索出“茅台+政府+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茅台投入生产物资、资金和技术指导,负责需求管理,发布生产计划;基地负责规划、指导、监管和服务;合作社(农户)按照订单要求进行生产。自2003年以来,茅台不断提升高粱的农户收购保护价,从2元/公斤增长至2022年的11.2元/公斤,并建立高粱农保价定期研判上调机制,带动合作社和农户的持续增收。
长期以来,茅台始终坚持“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的原则,狠抓基地建设管理,促进基地持续稳健、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大高粱种子、有机肥、生物制剂、绿肥种子、宣传培训、基础设施建设、质量奖励及农业保险等扶持投入,在种子选育、田间生产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地力培肥及有机绿色认证等方面日渐规范,各项体制机制日益健全,筑牢了源头质量根基,为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校检:申瑞秋 秦洪毅
审核:李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