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0 16:29
逼学员吃潲水馒头、让学员背着“铁书包”绕操场跑圈、实行“一人犯错、全体连坐”制……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有网友举报,四川新巴蜀特训营学校的工作人员存在殴打学员等情况,引发关注。8月16日,成都市新都区回应,当地警方、教育局等部门目前已介入调查。
四川新巴蜀特训营学校的官微上介绍,该校是一所青少年心理行为矫正学校。号称会对有早恋、厌学等问题的青少年,进行心理辅导、军事训练等“针对性的系统化训练”。但实际上,该校的心理咨询,就是让孩子对着镜头承认“错了”;教官把所有年龄阶段的学员集中在一起上课,根本谈不上“针对性”;接受扇耳光、掐脖子、拳打脚踢等体罚,更是学员的家常便饭。学员回家后,往往戒了旧习添了新伤,整日提心吊胆,“生怕再被送回去”。所谓的特训学校,原来并没有什么特别科学的教育理念和特别有效的教育方法,有的只是特别残暴、特别残忍、特别违背人性,充斥着身体上的暴力与精神上的羞辱。
其实,此前媒体曝光的“特训学校”并不少。早些年,杨永信电击治疗网瘾,引发全国关注;2017年,南昌市豫章书院因存在打龙鞭等行为,引发众怒;2018年,湖北省武汉市新长征艺术培训学校被曝虐待孩子,停止招生;2013年,河南省中牟县雅圣恩教育基地因存在体罚等行为,被相关部门调查……这些“学校”,教育手段如出一辙,孩子在里面留下的身体上的伤痛还能痊愈,可精神上的打击却挥之不去。前车之鉴为何没能成为后事之师,家长为何还要花大价钱、连哄带骗地让孩子入学?
被送进“特训学校”的孩子,有的存在早恋、厌学、叛逆等问题,家长觉得不好管、没法管,只能选择求助对症下药的“学校”;有的没什么坏习惯,只是存在少与父母交流等情况,家长便觉得是个问题,决心强行给孩子矫正;有的本就很听话,可家长认为让孩子吃吃苦、磨炼一下意志没坏处,于是奔着“特训学校”里的军事训练报了名。在这过程中,“特训学校”谎称自己不打骂孩子,家长又认为,即便有些棍棒打骂也属正当的矫正行为。双方一拍即合,一切就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据报道,“新巴蜀特训学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学校,而是一家以公司名义注册的机构。”一家公司为何能打教育的幌子,职能部门是否尽到了监管之责,亟待解答。
“特训学校”频频爆雷,病的绝不是孩子。特训学校采取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以及毫无科学可言的训诫手段,固然可恨。但少数家长的“虎狼教育”理念、让孩子听话服从的执念,也是“特训学校”野蛮生长的土壤。暴力或许会让孩子听话,却也会让孩子身心受伤;教育的目标从来不是雕刻千篇一律的“木头人”,而是耐心、用心浇注五彩斑斓的花。和孩子一起带着问题找答案,比以管代教,特别是特训管教,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