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纷繁历史,回望多彩盛世华章……由昌平区融媒体中心推出的系列专题片《大明风华》于每周三在昌平电视台《古今昌平》栏目以及北京昌平客户端同步播出,让我们一起揭秘大明王朝的前尘往事。
系列专题片《大明风华》第七集——万历今天(8月21日)播出,敬请期待!
最新预告
皇陵,是中国古代皇帝最后的安眠之地,而皇陵建筑中最具有神秘色彩的,是安葬墓主的地下宫殿。因墓主特殊的尊贵地位,地下宫殿引发着后人无数的遐想与猜测。
明定陵,这座唯一经过考古发掘的明代帝陵,伴随着地下宫殿的开启,众多谜团也一一浮现。
定陵
明定陵埋葬着明神宗朱翊钧和他的两位皇后。1957年9月,这座“圭”字形的金刚墙封砖被拆出缺口,考古人员开始小心翼翼地探察这座地下宫殿。摸索很久,突然间,考古人员被一座神秘的大门挡住了去路。原来,这是间六十多平方米的长方形地宫隧道,前面连接着金刚墙,后部与地宫大门相连。经过一番周折,地宫石门终于打开,沉睡了337年的地下玄宫缓缓苏醒……
帝后棺椁映入眼帘,经过考古人员仔细清理,定陵地宫共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
万历皇帝和孝端皇后
孝靖皇后
在出土大量稀世珍宝的同时,也留下了诸多遗憾。因此,定陵成为了新中国唯一一座主动发掘的皇陵。这座豪华帝陵的墓主人明神宗朱翊钧10岁即位,改年号为万历。
这一时期的朱翊钧在母亲慈圣太后、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的监督之下,逐步接触国家政事。张居正作为朱翊钧的启蒙老师,极力想将他培养成有作为的皇帝。然而,君权和相权的矛盾,随着朱翊钧年龄的增长日益凸显。
张居正
万历十年(1582年),张居正病故,冯保失势。次年,朱翊钧便加罪张居正,张居正所推行的政治改革措施也被先后否定,官场风气大坏。失去了约束和辅佐的万历皇帝,在紫禁城中开启了30年与世隔绝的生活,几乎从不上朝,也从不理政。
万历皇帝
朱翊钧独立秉政后,常以身体虚弱为由免朝,实行“静摄”,醉心享乐,懒于处理朝政,朱翊钧对政务的懈怠,在明代皇帝中是少见的,但在军事管理方面也有可称道之处。战争虽最终取胜,却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经济代价。此后的万历皇帝并未警醒,反而在搜刮民财上挖空心思。值得庆幸的是,政治的腐败、王朝的没落似乎只停留在朝堂之上。万历时期,社会科学、文化艺术在各自的轨迹上依旧不断向前。
宋应星《天工开物》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在位48年的朱翊钧去世,建成已30年的定陵正式启用。这位大明王朝在位最久的皇帝,留下的却是一个朝政日益衰弱,但社会经济文化成就斐然的晚明社会。
图文来源:北京昌平微信公众号、李映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