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丨处暑节气的特点和风俗 你知道多少
2024-08-22 09:38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当太阳到达黄经150°时为处暑节气,每年8月22日至24日。处暑是一个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处暑,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

处暑标志着炎热暑天行将结束,逐渐进入到气象意义上的秋天,这段时间昼夜温差增大。早晚会凉爽起来,再加上时不时来上一两场雨,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凉”。

处暑时节是农作物收获的时刻。处暑三候“禾乃登”,“禾”指的是黍、稷、稻、粱类农作物的总称,“登”即成熟的意思。一言以蔽之,这是五谷丰登的时节。

民俗活动也有很多,比如,吃鸭子、放河灯、开渔节、煎药茶、拜土地公、出游迎秋等。处暑之时,往往天高云阔,风清气爽。“西风飘一叶,庭前飒已凉”,诗人白居易在凉风中,看到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人王维在一场秋雨后,感受到山谷里的空旷和清新;诗人陆游还写下“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来表达对初秋的喜爱;此时暑热之气渐渐消散了,天上的那些云彩也显得疏散自如,不像夏天大暑之时浓云堆积,显得格外好看,民间向来就有“七月八月看巧云”之说。

处暑时节,桂花感受到了秋风的关照,开始盛放。夜静月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在古代诗词歌赋中,咏桂之作的数量颇为可观,张九龄赞美桂花:“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菊花也是处暑节气花卉的代表之一。秋与菊,好似一对同生共长的知己,秋意浓时,菊花也开得热烈。

今日,飒爽的秋色铺陈开来。秋云飘逸,秋水如镜,秋阳透亮,正是畅游赏景的好时候。(河山新闻记者 郝莹玉)

扫一扫,细品诗文之美

编辑:张燕梅


作者:

河山新闻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