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2 15:46
炎炎夏日,安静舒适的图书馆成为市民看书学习“充电”的好去处。暑期以来,本市多家图书馆的阅览区出现一座难求的火爆场景。然而,拿包长时间占座、占着座位打游戏等浪费公共资源的现象也凸显出来。如何应对“一座难求”,读者纷纷表达了心声与建议。
现象丨为抢心仪座位 提前一小时到
早上8点,距离国家图书馆开馆还有一个小时,许多人已经来到了总馆北区门前排队。骄阳似火,他们将书包放在地上排成一排,人躲到了一旁的阴凉下。8点20分,门前五颜六色的书包与穿插的人排成了一条“长龙”,沿着台阶一直延伸到广场上,又来回拐了5道弯。
“我8点左右就来了,先放个书包占位,等8点半再进队。一般8点20分前来排队,中文图书阅览区就能抢到座位,周末还要再提前十分钟。”排在前位的史先生说。
8点40分,图书馆大门打开,读者们开始安检入内,到各阅览区门前排队。排在二层阅览区门前第一位的陈女士说:“我早上7点就来排队了,一层、二层阅览区的‘回’字形位置很抢手,有插座、不易被人打扰。‘优等座位’少,大家只能在进馆时间上竞争,上周我来了两次,来晚了就没有好位置了。”
9点整,各个阅览区正式开门,排队的人迈开急匆匆的脚步,开始向着心仪的座位进发。
丰台区图书馆在暑期同样火热。即便是工作日,馆内一层阅览区带有桌子的64个座位也都全部满员,休闲阅览区的空余座位也是屈指可数。从一层走到四层,放眼望去,大长桌、会议桌、小圆桌旁都坐满了人,就连书架旁用来取书的梯子上也坐了人。“馆里以前是100多个座位,前不久更换了座椅,座位数量增加到了300多个。很多读者8点多钟就来,在门口排一个小时队,就为了抢到一个座位,周末人会更多。”馆内工作人员说。
探因丨 浓厚氛围带动 学习效率更高
记者观察发现,在图书馆里读书“充电”的人以中学生和备考的年轻人居多。他们的桌上摆满了书籍、习题册和学习用的电子产品,在宁静清凉的环境中互不打扰,各自静心阅读和学习。
“我在山东上学,爸妈在北京工作,放假来京第二天我就来这里读书学习了。”即将升入高二年级的男生刘文博说,从上初中一年级起,每个寒暑假和小长假他都会来北京。父母上班后,他就一个人骑着车到国家图书馆学习,从早上待到下午五六点。刘文博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上午写暑假作业,下午专心读书。“我喜欢历史方面的书,国家图书馆就像一座知识宝库,有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书,这些书可以拓宽我的视野。”他说。
“阅览区里十分安静,身边的人好像都在争分夺秒,我用别人来‘监督’自己,在这儿不会像在家里一样左摸摸、右看看,学习效率很高。”上班族沈女士步入职场3年,目前在一家外企工作,她一直想考下理想的雅思成绩。为实现这个目标,她利用下班时间和周末来到图书馆学习,“不少人觉得现在的年轻人就是‘躺平’的一代,其实都在悄悄努力呢,身边的同事、朋友都忙着在职进修和提升技能。我是与别人合租的房子,在家学习空间小,且容易被打扰。我来图书馆悄悄努力,然后‘惊艳’所有人!”
记者走访发现,来图书馆读书学习的年轻人,最主要的需求为考研、考公、考职业资格证等。“我正在备考会计证,馆里的图书很丰富,与我专业相关的工具书都能找到,想要查什么资料很方便。”正在二层书架旁翻书的陈女士说,她每次来图书馆学习都是从开馆待到闭馆,她并非天生自律,但周围认真学习的人,给予了她一种无形的推动力,在那种氛围里自己也不好意思偷懒了,使她能够更高效专注地完成学习任务。
亲子阅读,也成为暑期图书馆的一道风景线。丰台区图书馆的阅览区里,一名母亲正在陪身边的儿子读一本天文主题的图书。孩子的母亲李女士说,“孩子放假在家玩手机、看电视是一天,来图书馆看书学习也是一天,这里的学习氛围浓,给孩子也能带来一个好的影响。教育要言传身教,我觉得陪他读书就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孩子养成每天读书的习惯,对他来说终身受益。”
问题丨占座却不学习 浪费公共资源
然而,在图书馆阅览区也存在一些不文明现象。部分座位被人长时间占据,但座位上的人并非在专心学习或阅读,而是沉迷于玩游戏、刷短视频等娱乐活动。一名年轻小伙戴着耳机,靠在椅背上,横拿着手机,双手在屏幕上疯狂操作,完全沉浸在激烈的游戏中;一名上中学的女生找到座位后,在桌上摆好水杯、习题册,就打开了手机,手指不停地滑动着屏幕,一会儿紧皱眉头,一会儿又露出笑容,痴迷地刷着短视频,过去了十几分钟,面前的书本仍是一动未动。
临近中午时分,许多读者离开座位外出吃饭,然而鲜少有人会随身带走私人物品。尽管桌角贴着“文明阅览,请勿占座,个人物品,妥善保管”的标识,但他们对此熟视无睹。“背上包走,再回来肯定没位置了。我早上这么早来排队抢的座位,占座是最稳妥的,大家也都是这样做的。”一名正打算与朋友结伴外出吃饭的女生说。
记者从12点观察到13点20分,发现阅览区有大量堆放着私人物品的空座,部分人已离座了一个多小时,仍然未归。“临时离开的占座,大家都能理解,可是如果占了座位却长时间不回来,是对公共资源的浪费。图书馆明明有很多空位,可想读书的人却找不到位置。”一名读者抱怨道。
阅览区内有多名工作人员在服务,但并未对长时间占座的情况进行管理。“我只能和您说,原则上不允许占座。”中文图书阅览区的一名工作人员说。
一边是占座者的悠闲自得;另一边则是寻座者的焦虑与无奈。一些手捧书籍的读者在阅览区里穿梭徘徊,目光在每个空座上扫过,好不容易看到一个空座,刚想坐下,就被一旁的人提醒,“已经有人了。”而半个小时后,个别被书包、水杯等物品占据的座位上依然没有人。
“要早点去占座”已经成为众多读者的共识。在某社交平台上,还常有“国家图书馆占座攻略”的帖子出现,评论区里充斥着多条“互帮占座”的求助信息,甚至有人还建起了“占座互助联盟”的群。按照群里不成文的约定,“被帮忙占座的要送奶茶”。
不少读者对此感到不满:“一个人占好几个座位,同行的人又久久不出现,让真正想读书的人找不到座位,这样公平吗?”
有的读者找不到座位,干脆坐在地上,弯着腰,把书放在腿上,尽管姿势并不舒适,但他们仍在认真阅读。“看到那些占座不学习的人,心里真不是滋味,大家应该珍惜图书馆这么好的环境和公共资源,让阅览室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大学生小李无奈地说。
建议丨采取监督措施 引入智能管理
应对“一座难求”的情况,不少图书馆纷纷采取了暑期延时开放、优化空间布局、增加座椅、专人清理占座等一系列措施。在丰台区图书馆四层阅览区,读者不带走随身物品离开座位,工作人员会进行登记,读者超过30分钟未归,工作人员会将占座物品集中存放。
在解决“一座难求”的问题上,读者也纷纷表达了心声与建议。
有人建议,图书馆应加强对占座行为的监督管理,清理长时间占座的物品。对于多次违规占座的读者,将其列入不文明行为名单,促使大家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定。
还有人建议,图书馆可以引入智能座位管理系统,读者通过手机或馆内终端设备即可预约座位,设置预约时长和续时规则。在座位上安装智能感应设备,自动记录读者的使用时间和离开时间,超过规定闲置时间的座位自动释放。读者使用中若要长时间外出,可点击“暂离”功能,把座位给其他人使用,回来后重新签到继续使用,提高座位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