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借调超20年!刹住违规借调风必须动真格
北京晚报 | 记者 张悦

2024-08-22 19:32 语音播报

锐评

日前,中央层面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办公室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通报3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典型问题。其中,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长期从中小学校抽调借用教师,借调教师占全局工作人员比重曾高达60%以上,有的借调时间甚至超过20年。

上级单位从基层借调工作人员由来已久。借调干部本是人事应急补充机制,上级机关、单位在必要时通过借调提高工作效率,或者重大活动临时借调以保障工作顺利进行;参与重大活动,或到上级部门历练,基层工作人员也能开阔视野、增长识见。曾几何时,正常的借调逐渐走样,成为加重基层负担、助长形式主义的典型方式。借调原则总归是“有事才借,无事即返”,大量的过度借调、借而不调、借而不归,不仅与借调初衷背道而驰,还滋生出新的“机关病”等问题。上级单位往往把工作交给借调的干,走了再找,变成“体外循环”,以至出现“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的怪象。被借调的人员很多都是基层单位的骨干,他们一走,基层单位工作量却丝毫未减,不管是招临时工还是靠其他人顶着,基层单位都压力山大。在违规借调之下,大部分借调人员长期夹在两个单位中间,有的两边的活都要干,搞得疲惫不堪;借调人员既留不下也回不去,处境往往也很尴尬。

违规借调在各地普遍存在,而且花样繁多。有的单位说是借调3个月实则让干一年;有的不按程序走,随意借调基层干部;有的不按规定,通过干部挂职、跟班学习、以干代训等方式巧立名目借调……其中,教育系统一向是违规借调的重灾区。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并非个例。今年4月,有网友反映,四川隆昌市教体局125名职工,借调人员多达33人,被借调学校只好招临时教师代课。早在2019年,教育部《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中就明确要求,借用中小学教师原则不超过半年。长期违规借调,且不说学校在编师资被“抽空”,更需要追问的是,到底是上级部门严重缺员,还是让借调人员迎来送往、泡在文山会海里?

违规借调之所以成为痼疾,既在于借调单位对借调干部管理不够规范,更在于上级单位一声令下,基层单位不敢不借也不能不借。所以,要刹住违规借调的歪风,必须“上级单位”动真格。近日,中办、国办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从严作出“上级机关、单位原则上不得从县及以下单位借调干部”的规定,范围涵盖党政机关、群团组织、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包括中小学教师等。这一规定为干部借调画定了红线。“上级机关、单位”必须对照这条红线,认真梳理干部借调情况,严格借调程序,既要对照整改,更要下不为例。

下大力气整治借调乱象,就是为基层减负,就是为干事创业的基层干部撑腰。

快评

编辑:张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