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场内“秀团结”,场外“一锅粥”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4 09:15 语音播报

锐评

为期4天的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结束。会场内是极力营造的“团结、祥和、凝聚力”氛围,会场外是不断高涨的示威游行以及警民冲突。两相对比,相当讽刺。

(一)

观察本次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首先可以发现,巴以冲突问题成为大会的核心焦点。

长期以来,美国对以色列的偏帮是巴以问题和人道主义危机持续延宕的根源之一。本次大会期间,场外大量支持巴勒斯坦的自由派选民及组织施压哈里斯和民主党,希望推动加沙战争立即永久停火,并停止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

与之相应,党代会主办方、芝加哥警方与美国特勤局提前部署封控,警备规格升级到新高度。剑拔弩张的氛围,反映出美国国内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矛盾呈现出碎片化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也严重分裂了民主党的建制派和其左翼人士,民主党内部针对巴以问题同样存在分歧。大会首日,现场有数十名参会的民主党党代表没有投票给哈里斯,并打出反战标语。

大会的另一个明显特征是借助新媒体吸引年轻选票回流。

尽管哈里斯的多种族背景使其扩大了少数族裔和女性选民的支持,但拜登的巴以政策使民主党流失了大量年轻选票。此次大会,民主党极力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向民众宣传选举意图、计划和政策,以期引导舆论。

为吸引年轻选民,大会还邀请了200多名美国网红,并专门为 TikTok的网红提供拍摄区域和拍摄机位。哈里斯竞选前还邀请网红们与她的竞选团队工作人员一起团建。

(二)

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任务是确认本党正、副总统候选人,并通过总统竞选纲领。由于拜登退出总统竞选,哈里斯在党代会提名环节之前已经被锁定为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所以这次党代会的象征意义更为明显。

与特朗普尚未得到共和党党内一致支持不同,民主党内建制派等为哈里斯“背书”,拜登、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等民主党“大佬”为哈里斯站台。哈里斯打破总统候选人在大会最后一天接受党内提名并发表演讲的传统,提前登台亮相,表明其已无缝接管了拜登现有的竞选基础设施和资源。

(三)

民主党的“团结”大秀搞得轰轰烈烈,目标能否实现尚需观察,而美国选举政治的弊端却愈发明显。

首先,身份政治撕裂,政党的支持者主要由意识形态的认同者、具体政策的受益者、某个候选人的追随者构成。出于巩固自身选民基础并争取中间选民的考量,两党不仅在意识形态、经济政策和具体议题上展现出越来越多的分歧,甚至出现两党不赞同“基本事实”的极端表现。

从大会推出的竞选纲领看,哈里斯延续了民主党“大政府、强监管”的政策倾向,在儿童养育、医疗、住房、物价等领域迎合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加大对企业征税、扩大财政补贴、加快绿色转型,聚焦通胀、就业和经济问题,经济政策总体上偏向于民主党左翼。

这与特朗普代表的右翼政治势力的政策倾向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民主党大会期间,特朗普联合竞选搭档万斯到摇摆州开展竞选活动。由于选民在经济与通货膨胀、移民议题上对特朗普的信任度比对哈里斯高,因此,特朗普在这些摇摆州主要聚焦相关议题,主打一个“差异化”。

(四)

金钱政治左右选举政策议题的趋势更为显著。美国总统竞选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个人和团体捐款(直接流向政党或候选人)、软钱(与政党或候选人无财务关联)、私产和公共竞选经费。

接棒拜登后,哈里斯筹集到大量资金,主要金主是犹太裔。正是由于选举需要背靠在美国国内极具影响力的基督教福音派及犹太集团,所以面对场外的反战示威,哈里斯的巴以政策只能尽量平衡各方利益。

一方面,大会通过的党纲对以色列的支持更为中性,提到以色列要保护加沙巴勒斯坦平民的安全。另一方面,美国在巴以冲突问题上的谈判斡旋更多会停留在表面,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对以色列的支持。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选票决”还是“钞票决”的问题持续存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政治腐败,影响了公众对民主的信心。

(五)

两党政治极化,削弱了美国的社会共识和政治认同。

两党在动员民众、推选候选人及其团队、根据选民政策偏好形成政治纲领等各个环节相互攻讦,致使国家凝聚力下降。例如,民主党强调哈里斯及其竞选搭档沃尔兹在政府公共部门的职业生涯,与特朗普和万斯私营部门的出身比较,向民众展示民主党更倾向于依赖政府的力量和资源来解决社会不平等问题。在大会演讲中,希拉里使用“检察官VS罪犯”的叙事,助力民主党内价值观的动员。

长期以来,美国将其热闹非常的选举标榜为制度优势的象征,甚至借此对广大发展中国家横加指责。但如今的一地鸡毛,着实将“民主灯塔”的幻影击得粉碎。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


编辑:崔文佳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