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走进现实!“机器人+”这样改变生活方方面面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8-25 19:08 语音播报

热点

为期5天的2024世界机器人大会今天闭幕。本届大会展品涵盖服务、工业、医疗、教育等多领域机器人。一个“机器人+”的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记者在大会看到,展区的机器人不仅能够做补货员、售卖员,还可以炸薯条,提供各类服务。

总台央视记者 张春玲: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有这样一个展区,它展示了机器人和零售的结合。这个机器人正在自主完成一个药店货柜的补货工作,它会根据货物缺失的情况,来进行补货工作,让整个药店可以24小时运转。这边的这个机器人,是一个在零售和超市服务的机器人,在我下单后,机器人服务员就会为我取货,并把货物送到指定的位置。

银河通用机器人产品负责人 傅强:大家看到的这些机器人是通过具身智能驱动的机器人,所以我们的机器人天生具备泛化的能力。什么是泛化的能力呢?可以抓取它从没有见过的物品。我们的物品摆斜、摆歪,机器人都可以自动识别好它的位置将它抓取起来。

随机、通用且具有泛化能力,让机器人不仅能够做补货员、售卖员,还可以炸薯条等,提供各类服务,做到自主的决策和执行。

银河通用机器人产品负责人 傅强:我们训练具身智能大模型需要通过数十亿的参数进行训练。我们通过仿真的方式,建造了大量的操作的物体和机器人训练的数据,机器人在仿真的环境里进行训练,得到这样一个具身大模型。

机器人+工业 机器人变身工厂打工仔

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快速发展,很多机器人也走进了工厂。接下来,一起去看看机器人在工厂里做些什么?

搬起箱子,放到货架,机器人进厂打工的第一个岗位就是搬运工。您看它步伐稳健,即便遇到了障碍物或者阻力,还能顺利的前进,使命必达。而这个在数码工厂工作的机器人打工仔,已经熟练操作起了扫码,打标签的工作。

这个机器人则在传送带,负责分拣货物,并进行货物的分类。除了这些体力活,机器人更能胜任一些精细活儿,比如这个全新智能升级的焊接机器人,不同于传统的焊接机器人,需要工程师对焊接路线进行规划、校准,它可以自动识别工件类型,自动设定焊接轨迹,并规划执行,俨然已经是一个焊接老师傅了。

参展商 刘华中:目前这套技术的应用场景主要是针对大型造船厂,里面有很多垂直角度的结构件,传统的技术调试过程就很慢,基于我们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的算法,根据抓取模型进行自动规划焊接轨迹、优化焊接参数。相当于有一个自主对焊接过程的判断和规划。

机器人+教育 陪伴学习更智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迭代,教育工具也变得越来越智能,记者在机器人大会展区上看到很多新技术新产品,让孩子们的学习更具互动性、个性化。

曾经人工智能“阿尔法狗”大战围棋专业选手,令很多人叹为观止,而如今,智能的涌现已经较为常见。通过不断的学习,人工智能不仅仅要赢过人类,而是要懂得如何像一个好老师一样,成为一个因材施教的教练。通过图像识别、运动控制,像真人一样,不仅能陪孩子下棋,还能发现他的水平高低,从而自动进行匹配。同时,随着机器人阅卷技术在一些考试中使用,一些电子笔也结合了这样的多模态识别能,在文字上这样一划就能轻松帮助阅卷纠错,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展商 吴玉胜:它这里面就把人工智能很多的多模态的技术,里面有OCR的图像识别、语音识别及其机器翻译技术都用到了孩子的产品上,等于是我们小朋友随时随身的一个学习小老师。

机器人+医疗 助力医疗水平智能提升

如今,不仅有前沿探索的人形机器人,走入生活的人工智能产品,还有在高端医疗方面的手术机器人。接下来再去看看最新发布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是如何帮助医生提高诊疗效率的。

这是本届机器人大会上的首发新品,刚刚上市的中国首款人工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由数智脑、数智手、数智眼组成,通过亚毫米级光学定位与人工智能算法,精准规划设计,可以复刻20多年骨科专家的精湛医术,协助医生完成关节手术,将年轻医生的手术时间从2小时,缩短到30分钟。

北京长木谷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 张逸凌:通过拍摄CT,将二维的图像变成三维图像,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我们就可以把所有手术计划在电脑里面计算好。在术中经过光学追踪的配准,数字眼就能达到毫米级别匹配,然后让术前的计划跟术中的骨骼进行非常精准的匹配。手术中,医生再通过机械臂就能够实施这种结果。

据统计,我国骨科疾病患者有5个多亿,但是目前中国注册骨科医生仅有1.5万人,而一个能操作关节手术的医生,往往需要十余年的经验才能培养出来。通过与解放军总医院等国内多家三甲医院专家的联合开发,将人工智能和多种技术手段充分融合,这个创新技术可以助力年轻医生提升诊疗技术,也助力帮助一些不发达地区,让医疗资源均等化。

十年历程 见证机器人产业创新加速迭代

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从2014年到现在,世界机器人大会已经走过了十年的时间,十年也见证了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由北京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研发的首个纯电驱拟人奔跑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天工。一经亮相,就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吸引了众多目光。从今年4月第一代天工机器人首次亮相,到本次大会上第三次上新,天工以每一个多月一代的速度进行快速迭代。

完善的产业配套,让机器人的迭代实现了快速且同步。本次世界机器人大会上,60多款国内的机器人新产品亮相,其中关键零部件领域的新产品12款。这个由初创团队自主研发的灵巧手,则在极小的指尖上,集合了数百个触觉感知单元,能够让机器人感知到压力、摩擦力、温度、材质等。

供应链的完善,技术能力的提升,世界机器人大会见证了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宇树科技是一支成立于2016年的机器人创业公司。2018年,他们带着自己的第一款机器狗产品,到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寻找市场。

宇树市场负责人 王其鑫:当时我们算是世界上首次公开零售这种高性能四足机器人的公司,没有任何的先例可以给我们参照。我记得还是有一个很小的展位,然后我们把我们的机器狗带过来做了一个展示,让特别多的人关注到了这一代机器狗,然后和我们确定了很多合作意向。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就正式打开了我们四足机器人的销售市场。

从一款产品到四足、双足多款产品线,从十几个人的小团队,到500多人的创业公司,六年时间,宇树科技每一年都会来到世界机器人大会寻找合作,开拓市场。机器人大会也见证了一个个中国创新的成长。

中国机器人专利约占全球三分之二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7月,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二。我国机器人产业不断突破的背后,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政策、资金、人才培养等方面的联动。

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我们可以看到在仿生、感知、认知、规划、控制等方面,我国机器人产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数据显示,我国工业机器人产品的速度、精度、可靠性、负载能力逐步提高,部分产品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达到8万小时,世界领先。截至2024年7月,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三分之二。

参展商 杰里尼克:从工业手臂到四足动物,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更多样化。我们国家有很多类似的公司,但中国公司真正做到了大规模生产他们的产品。

北京作为世界机器人大会的永久举办地,借助世界机器人大会的影响力,逐步完善产业链和创新链。大会闭幕后,这个全新对社会开放的永久展区,将持续展示50余件国产机器人的创新产品。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机器人产业总收入已超过200亿元。

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 姜广智:下一步北京将紧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重点围绕智能机器人,强化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四链融合,推动机器人成为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标志性产业。

具身智能 创新突围

编辑:孟紫薇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