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一项于8月22日发表在细胞《Cell》出版社《Med》期刊的开创性研究,中国的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在2007年至2021年间以每年3.6%的惊人速度增长。这一趋势在年轻人群中尤为显著,凸显了中国在应对日益增长的超重和肥胖问题方面迫切需要加强公共卫生政策。
本研究的通讯作者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市糖尿病研究所主任医师杨金奎教授。并列第一作者为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刘畅副教授和杨金奎教授的博士生袁颖超。
杨金奎教授在接受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网站编辑采访时说道:“如果我们不迅速采取措施遏制肥胖流行,肥胖相关癌症的发病率在未来将不可避免地继续上升”。“这将对中国的经济和医疗系统造成巨大负担。”
癌症仍然是中国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其中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然而,肥胖相关癌症,如结直肠癌、乳腺癌和甲状腺癌的病例正在迅速增加。先前的研究表明,肥胖可能很快会超过吸烟,成为癌症的主要可改变风险因素。
杨教授及其团队分析了中国北京地区2007年至2021年间所有新诊断的癌症。在此期间,中国共记录了超过65.1万例癌症病例,其中约48%被归类为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12种肥胖相关癌症之一。
研究发现,肥胖相关癌症的年发病率增长了3.6%,而非肥胖相关癌症(如肺癌和膀胱癌)的发病率保持稳定。研究还表明,年轻人患肥胖相关癌症的风险更高,25至29岁人群的年发病率增加超过15%,而60至65岁人群不到1.6%。此外,1997年至2001年出生的人患肥胖相关癌症的可能性是1962年至1966年出生者的25倍。
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肾癌和子宫癌是年轻人群中增长最快的肥胖相关癌症类型。
“这种趋势与中国年轻人群中日益增长的超重和肥胖率是一致的。”杨教授表示。
研究还指出,中国向西方化生活方式的转变,包括增加肉类和酒精的消费,是导致肥胖率上升的重要因素。截至2019年,中国34%的成年人超重,16%肥胖。儿童和青少年的情况更为严重,他们的超重和肥胖率增长速度更快。
杨教授的团队预测,如果没有积极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中国的肥胖相关癌症发病率在未来十年内可能会翻倍。
“中国儿童和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正接近美国的水平。尽管多年来公共卫生努力主要集中在提高认识上,但这些策略还远远不够。展望未来,我们迫切需要更有效、更有力度的方法,例如通过药物和热量标签,来减少国内的肥胖问题。”杨教授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