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评|桨板再热也不能“安全裸奔”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评论员 雨馨

2024-08-28 17:58

锐评
进入
京报锐评
看更多
+ 订阅

继露营、飞盘之后,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成为新晋“户外顶流”。就以北京为例,从后海到朝阳公园,从亮马河到潮白河,随处可见“一人一板、悠悠划行”的惬意场景。不过尽享美好之余,记者调查发现,这些水上运动也有一些安全隐患。

一直相对小众的水上运动,近两年突然火爆“出圈”,显然戳中了大众需求。用网友的话说,这项运动是忙碌都市人的另类“City Walk”。碧波之上,一桨一板,想划则用力,不想则躺平,尽情感受微风和阳光,这种自带“松弛感”的独特运动方式,确实让神经紧绷的人们难得逃离喧嚣,放松身心。此外,桨板的参与门槛比较低,无论是小孩还是大人,都能在短时间内上手。加之易于携带、下水方便,以及新鲜感、易出片等属性,都进一步在社交媒体上“种草”,吸引了一波波拥趸。

不过,“水上漂”火热背后,安全隐患也不容忽视。诚如调查所示,有的俱乐部夸大宣传,鼓吹“零基础教三五分钟就下水,不会游泳也照样玩转”;有的救援力量捉襟见肘,三两个救生员压根盯不住所有学员;还有的安全培训等一应俱无,一纸“风险自担”的声明就把责任撇了个干净……要知道,水上运动虽然门槛低,但并非“零基础”“零风险”,需要一整套安全保障,从救生衣、安全绳的规范佩戴,到户外装备的安全检查,再到游泳技能的培训、安全巡视员的配备,等等,缺一不可。眼见市场热了,用户多了,一些运营单位没系“安全绳”就匆匆入场,搭个“草台班子”就大肆揽客,显然很不靠谱。

昔日小众的水上运动日渐风靡,是中国年轻一代生活水平提升、健康观念进步以及消费能力升级的映照,也是全民健身的一部分。与之对应的,安全保障也必须同步升级。这方面,监管首先得“上线”,建章立制补上规则空白,疏堵结合加强安全管理,确保新兴运动和产业步入正轨。此外,纷繁的营业主体,大小俱乐部、租赁单位等也须守土尽责,恪守安全底线。

水上运动再热,也不能“安全裸奔”。敬畏规则,安全第一,大家才能在运动中收获快乐、收获健康。

图源:本报客户端


编辑:晁星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