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29 10:37
天坛,原名“天地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和祈雨的场所。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名为“天坛”,天坛由两重坛墙环护,分为内、外两坛,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让中轴线上这个古老的建筑群焕发了新的光彩,前往参观的国内外游客络绎不绝。
2024年8月31日(周六)14:30,《中轴之门》作者李哲,将来到天坛东门附近的红桥市场5层观坛艺术空间·众智厅,进行名为“中轴之门有故事”的活动。
大家可以在现场聆听分享内容,还可以从空中全新的角度观看天坛祈年殿。
拍摄:顾问
直播平台
活动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天坛路9号红桥市场5层
观坛艺术空间·众智厅
粉丝福利
为方便想了解更多《中轴之门》故事的读者,
会后将安排作者李哲进行现场签名售书。
视频号直播间购物车抢购,现场扫码购书,
均为5折优惠。
暑假想读更多好书,
请移步出版社官方视频号小店选购~
主讲嘉宾
李哲
北京市东城区文联副主席,北京中轴线智库专家,参与创立了史家胡同博物馆。长期致力于北京名城保护、历史文化传播和老照片研究,《中轴之门》作者,参与主持编写了《史家胡同》《胡同故事》等历史文化著作。
主讲图书
《中轴之门》
李哲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书中300余幅珍贵老照片,抽丝剥茧的细节探究,将中轴之门的风云变幻、趣事逸闻、谜团考证一一呈现。让我们循着老照片的蛛丝马迹,辅以文字的线索,打开中轴的时空之门,感受古都的别样魅力。
单霁翔先生推荐语
“这本《中轴之门》,撷取了这条文明轴线上的座座门户,结合百年光影和细密考证,为我们呈现了直观生动的中轴历史。作者多年致力于北京历史影像梳理和老城保护,对这座城市有独特的视角、炽热的情感,相信这本书会引人入胜,让想要了解北京、探寻中轴的人们登门入户,一窥堂奥。”
相关图书
《北京中轴百年影像》
刘阳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本书以高清、珍贵的历史影像真实地再现了这条南起永定门、北至钟楼,沿线文物景观左右对称的古代城市轴线。其中,不仅有古代建筑、坛庙园林的形制沿革、布局形态,还有行人街景、城市生活的动态捕捉、风貌描绘。
《旧京图说》
北京日报《旧京图说》编写组 编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本书分为上下册,系北京日报深度周刊《旧京图说》栏目的精华结集,图文并茂,鲜活生动,依据故都往事、旧京风物、洋眼看京、日下旧俗、京工百技五大主题,将老北京光阴的故事以影像的方式娓娓道来。
《西洋镜:老北京皇城写真全图》
[瑞典]喜仁龙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1922年,喜仁龙得到特许考察了北京城墙与城门,并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宫实地勘察和摄影。本书正是这次考察之旅的精华集锦。本书原名《中国北京皇城写真全图》,首版于1926年。此译本收录了14张建筑绘图,280余张老照片,另有7张近年来拍摄的复拍图;全面展示了紫禁城的城门、角楼、殿宇等建筑的结构和装饰特点,如实记录下了北海、颐和园、圆明园等皇家园林的原貌。
《西洋镜:北京的城墙与城门》
[瑞典] 喜仁龙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1922年,喜仁龙得到特许考察了北京城墙与城门,并在溥仪的陪同下进入故宫实地勘察和摄影。本书正是这次考察之旅的精华集锦。本书首版于1924年,收录了十余万字工程勘察记录,50余幅测绘图,详细考证了北京城墙和城门的建筑构造和历史变迁,并附有130余张极具艺术学和视觉震撼力的照片。这是现存记录老北京城墙和城门最翔实可靠的文献,更是后世学者无法超越的高峰之作,对于研究北京城市发展与建筑风格有重要意义。
《西洋镜:北京美观》
[美] 约翰·詹布鲁恩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美国摄影师约翰·詹布鲁恩,是晚清民初北京重大历史事件的亲历者、观察者、记录者。他的镜头留下了珍贵影像,也记录下北京景观和市井生活。从1914年冬至祭天场景,到百年前颐和园、北海、碧云寺的影像,从食品小贩、清道夫,到饽饽铺、剃头匠。
《西洋镜:北京名胜及三海风景》
[德] 汉茨·冯·佩克哈默 著
北京日报出版社
德国摄影师镜头下的老北京。佩克哈默“捕捉到了这座从地平线上缓缓陷落的城市的美丽,并用恰当的方式将这些应该保存的东西悉数记录了下来”。
《西洋镜:1909,北京动物园》
赵省伟 主编 孙魏 编
北京日报出版社
110多年前的北京动物园就是时尚之地,是北京公园的先声,有照片为证。全书由《京师博览园》相册、《农事试验场全景》相册、附录三部分组成,170余张中国动物园早期影像,生动呈现了百年前北京动物园的历史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