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供图
魏颖/摄
学校/供图
编者按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海淀的“命根子”和“金名片”。新学期伊始,海淀教育版图焕新颜,一批新建、改扩建校园崭新亮相、喜迎师生,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又一次扩容。“十四五”以来,海淀大力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扩大办学空间,努力满足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期盼。新校园承载梦想,蓄势待发。值此开学季,本报特别推出《新学期·新校园·新愿景》专栏,记者通过镜头带领读者探访新校园,一睹教育新地标的风采,感受海淀教育的魅力,聆听师生们的梦想。
三季有花,四季有景。色彩与建筑相呼应,营造出自然、现代、简约、有节奏变化的秩序美……8月28日,记者走进位于海淀区花园北路40号的北大附中北医分校,便被这绿意盎然的校园环境所陶醉。
北大附中北医分校(原北京医学院附属中学)创建于1960年,是原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创办的子弟学校,1971年下放海淀区管理,现为海淀区教委直属的公办完全中学。2015年,学校由北大附中承办,纳入北大附中教育集团管理,2024年6月改为现名。校址位于海淀区花园北路40号,学校占地约38亩。
为进一步推动北大附中北医分校的发展,2019年10月,学校校舍全面拆除重建。新校园建筑面积3.85万平方米,按照36个教学班设置。
重建竣工后,学校已完成从牡丹园东里2号的临时校区向花园北路40号的老校址回迁工作。今年秋季学期起,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将全部在花园北路40号进行。
“新学期,我们师生将在新校园重逢。”北大附中北医分校团委书记王心悦告诉记者,“学生们8月30日返校,9月1日举行开学典礼,9月2日正式上课。目前初中有16个班级,高中有17个班级,共有学生1100余人。”
让“每一寸土地都会说话”
这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校,更是一所欣欣向荣的学校。记者步入校园,看到改建后的学校办学空间得到极大的改善,分为教学区、运动区和生活区,打造了环形景观廊道、东西景观轴和多个庭院空间,层次错落,曲折别致。
学校整体建筑以白色为主,间以绿色、灰色,大气而不失活泼,明朗而富含韵味。教学楼地上5层、地下2层,整体呈“A”字型。建筑间形成半围合内院空间,并与运动场的开敞空间交替展开,趣味丰富。
“为提高用地效率,我们在竖向上创建多层次的‘地面’场所。下部包含较大体量的体育馆,嵌入下沉庭院。上部则布置对日照需求较高的教室、实验室和办公室,并充分利用屋面场地,满足师生多样化教学和学习需求。”学校基建工程的负责人马登科介绍。
记者发现,学校在设计布局上花了很多巧心思。比如,在步行楼梯的台阶上印有中英文对译的“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昨日不复来”“有志者,事竟成”等话语,让学生不仅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鼓舞和启发,还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语言的学习。又比如,在楼层设置造型美观的绿色书架,不仅提供了便捷的阅读机会,还传递了分享和信任的理念,强化了师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
新校园处处给人惊喜,校舍环境装饰一新,挑高的天井、宽敞的教学楼、现代化的教室、器械齐全的学科实验室,以及规整的地下球场、空中操场,还有舒适的阅读环境。秉承着“让每一寸土地都会说话”的原则,学校在建设过程中,科学设计,合理布局,不断营造随处可见的学习场所,让每一个空间都发挥“为教育赋能”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教室内还为每位学生都配备了专属的储物柜,以便他们能够妥善存放个人物品,从而使课桌保持整洁,避免显得臃肿杂乱。
“胡传揆纪念讲堂”“屠呦呦文化墙”……游走在教学楼内,四处充溢着名人事迹。沿着木制楼梯,记者来到负一层的图书室,巨大的落地窗正对着窗外的景观小花园,焕然一新的书架及桌椅正等待着新书上架。开学后,学生们可以坐在落地窗旁静静地看书,让师生们置身校园就能感受“诗与远方”。
穿过图书馆,就走出了教学楼。地上的“铭牌”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学门路”“桐华路”“秋实路”……每一条道路都有属于自己的名字。王心悦介绍道,校内每一条路的名字都是学校集思广益的结果,寓意希望学子们龙腾四海、前程似锦。
不断打造多元自主的精品课程
“重核心素养,育博学雅行的人”一直是北大附中北医分校的课程目标。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如合唱、国画、书法、京剧、科技DIY、竹木、乐高等共计20多个门类,满足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那么,新学期、新校园,课程安排上又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我们结合新校园特点,将新增园艺方面的劳动实践课程。”北大附中北医分校德育主任孙平介绍,新校园花卉、树木比较多,那么这些树怎么种植、怎么养?开学后,学校将把植物种植的任务分配到各班,作为劳动实践课程中的一项内容,让学生们自己浇水、施肥等,一边劳动一边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并根据劳动获取积分,优秀的学生还将获表彰。此外,学校还将结合传统文化,将学生作品在校内进行展示,并开设雕版印刷、风筝制作等劳动课程,以此丰富和完善学生的课程体系。
孙平表示,“无课程、不特色,无特色、不自主”,北大附中北医分校在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和打造多元自主的精品课程,关注学生素养发展和成长需求,并根据青春期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青春健康德育课程心理素养提升活动,未来还会邀请北师大的心理老师和本校老师一起探索研究心理话题,帮助学生们平稳度过青春期。
记者还了解到,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科技艺术素养,开展了科技嘉年华、校园青春季、青春研学、趣味体育节、传统运动会等大型综合实践活动,将学科知识融入制作、体验之中,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艺体科技之美,培养学生的探索实践精神,促进其素养的全面发展。
双向奔赴“育”见未来
徜徉在北大附中北医分校校园内,记者注意到工人们正忙碌地打扫卫生、清运垃圾,做着最后的清理工作,以全新的姿态等待学生们的归来。
据介绍,学校在办学理念上继承了北京大学“以奉献社会为己任”的担当精神和北大医学部严谨认真的敬业精神。在集团的助力下,学校凝心聚力,整合资源,锚定教学,把“关注人,培养人,成就人,发展人”作为学校的办学思想,为学生成才、教师成功搭建平台,实现一次又一次的飞跃,中、高考成绩突飞猛进,目前已经成为学院路以东地区的一所优质学校。
“学校广纳人才,聘请专家,不断增强集团联动,积极营造开放、民主的育人环境,为广大教师发展教学个性与特长,进行教育教学的探索和创新实践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北大附中北医分校校长林子尧介绍说,学校注重教师的梯队建设,形成了特级教师、区级学科带头人、区级骨干教师、青年教学能手为依托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素质过硬、能力突出,他们积极跟进课程改革方向,深入开展教材、教法研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科素质,研究风气浓厚,教学成绩突出。他们关心学生成长,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将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的培养策略和最专业的教育支持。
“新建成的校园繁花似锦、生机盎然,绽放着蜕变重生的光彩。先进的教学设备、一流的师资储备、和谐的育人环境,让这里成为最适宜读书的美好天地。”林子尧说。 (记者 魏颖 实习记者 向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