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集结,融合共生。近日,第十三期“文化东城”会客厅活动——“文化新空间艺术主理人人才培养”主题沙龙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
沙龙邀请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教授向勇,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朝霞,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胡娜,北京市曲剧团团长崔迪以及时空集美术馆主理人、风景文创创始人刘玉恒等多位业界专家,围绕“行业创新、人才培育、空间美学、城乡文化管理及社区文化辐射”等话题,共同探讨文化新空间艺术主理人的培养与发展路径,为“文化空间主理人”人才培养项目拉开帷幕。沙龙同步通过《人民日报》视界客户端、“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新浪微博等平台同步直播,17万观众在线观看,围绕文化跨界融合激荡思想、碰撞智慧。
在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城市文化生态的重要一环,文化新空间正日益凸显其独特的艺术展示、文化交流与创意孵化的功能。“主理人”从最初潮牌服饰、说唱等青年亚文化群体中的主导者,逐步延展至时尚、文艺等领域,一批批主理人精心打造的小店呈现出独特的设计和理念,为城市文化空间带来全新流量的同时,促进了城市商业生态和文化内核的全面提升。
在新时代背景下,东城区这片承载着北京古老记忆与新兴活力的土地,正通过一系列创新思路和实践路径,以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文化品质,以社会化运营探索政企共建创新模式,以品牌塑造让文物建筑焕发新生,以政策支持吸引创意人才和创业者汇聚,大力推动文化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助力实现文化自信和文化繁荣。
沙龙活动上,来自不同领域的专家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知识分享,深入探讨了艺术主理人在城乡文化空间中的创意赋能模式,以及如何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市场洞察力的艺术管理人才,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创新思维、艺术鉴赏力、项目管理及运营能力的艺术主理人,引领文化新空间创新发展、有效推动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深度融合,更好地丰富东城文化生态。
张朝霞聚焦文化空间主理人的角色定位与成长路径,分享了人才培养的新理念与策略,强调艺术教育、管理实践及跨界合作对于提升空间主理人综合素质的关键作用。
北京舞蹈学院人文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管理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张朝霞
向勇阐述了空间主理人在乡村场域中的创意赋能模式,强调了创新思维、市场洞察力及资源整合能力对于空间主理人的重要性。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艺术学院教授 向勇
胡娜分享了自己对于新空间产生和认证的独到见解,特别是空间主理运营能力的构建,提出在艺术社会价值牵引下的运营前置,发挥每个项目空间的文化艺术特色。
中国戏曲学院副教授 胡娜
崔迪则结合北京市曲剧团的实践经验,探讨了文艺院团在推动文化空间多元化进程中的独特作用与使命。
北京市曲剧团团长 崔迪
刘玉恒以其独特的视角,分享了时空集美术馆如何通过“与古为新”的理念,实现传统与现代的有机融合,为街区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
时空集美术馆主理人、风景文创创始人 刘玉恒
嘉宾们的精彩分享赢得了在场观众的阵阵掌声。在随后的对谈互动环节,观众们积极提问,与嘉宾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此次活动不仅为文化新空间艺术主理人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推动文化艺术与社会生活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的动力。文化新空间不仅是艺术与生活的简单交汇点,更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文化交流、激发创意灵感的重要平台。
槐轩艺术文化空间。
拾院工作室。
“我是楮先生”工作室。
时空集美术馆。
随着区域内槐轩艺术文化空间、拾院工作室、“我是楮先生”工作室、时空集美术馆等一大批文化新空间的孵化发展,东城区文化新空间作为未来探索和关注的焦点,将吸引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才走进东城。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也将进一步围绕文化空间产业化和文化产业空间化运营,搭建智慧平台、形成交流场域,共同推动文化新空间的建设与发展,让艺术之花在更广阔的天地中绚丽绽放。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
部分图片来源于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