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30 14:48
这个月,建工小区31号楼内,电梯加上了围挡,路过的居民总会多看一眼,大家期盼着,更换的新电梯早日启用。“邻委会”收集居民心声,小区更换物业单位,多方筹措资金,小区将一次性更新8部电梯。今年以来,建工小区涉及电梯更换问题诉求大幅下降,正朝着“无诉”小区努力。建工小区的变化仅是潘家园街道整治提升的一个缩影。该街道去年被纳入“治理类街乡镇”,接受市级督导。近一年的时间内,街道集中攻坚基础设施,补齐短板弱项,12345诉求量大大降低。
一个月近40件电梯诉求
朝阳区潘家园街道3.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2.5万,人口密度居全市前列。“辖区老旧小区多,多产权小区多,物业管理复杂,反映在接诉即办上就是‘三多’——生活类诉求多、物业管理类诉求多、历史遗留问题多。”潘家园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马序松告诉记者。
去年,受汛期强降雨的叠加影响,辖区内老旧小区“不堪重负”,房屋漏雨、电梯“闹情绪”等问题凸显,连续3个月单月诉求量进入全市前10,被纳入“治理类街乡镇”,接受市级督导。“深入调研,寻根溯源,多措并举才能破解当前的难题。”马序松直言,拿松榆西里北社区建工小区来说,通过对12345热线反映问题的分析,老旧电梯的更换问题是当务之急。
始建于1989年的建工小区,共有居民1434户,常住人口4300余人。小区共9栋高层住宅,每栋楼两部电梯共18部,这其中,除近几年已经大修更新的5部外,还有13部故障率较高的电梯。电梯反反复复“闹情绪”,滑梯、抖动、不开门、异响等故障频发。
“多的时候,一个月我们能收到近40件12345诉求,都是反映电梯问题的。”松榆西里北社区党委书记刘菁告诉记者,电梯是矛盾之源,虽然物业公司、维保单位对电梯反复进行维修保养,但由于电梯过于老旧,原型号产品已经停产,很多配件买不到,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更换电梯成了唯一破解之法。
“邻委会”逐门逐户交流
换电梯,困难重重。
首先要与房屋产权单位联系。“小区原产权单位多达84家,既有市属单位产权,也有央产房,属于典型的‘多产权’‘混产房’老旧小区。”刘菁说,街道与社区多方协调,共同寻找产权单位,但核实后只有35家还在,多数单位已经注销或破产。
此时,由社区工作者、基层党员、小区楼门长、居民志愿者等组成的“潘家园·邻委会”忙活了起来。“邻委会”成员们就电梯更换问题,逐楼逐门逐户进入居民家中,面对面交流,收集意见和建议。
居民们意见集中于一点——更换物业。刘菁还有了一个创新想法:“民选”物业,竞争上岗。初步筛选后,4家物业摆在了居民面前。竞聘会当天,60多名居民代表来到现场举手表决,最终,得票最高的新“管家”嘉亮物业公司接棒。
更换电梯的资金筹措问题重新纳入议事日程。“先保证至少每栋楼有一部新电梯。去年已经完成了一栋楼的电梯更换,这次需要一次性更换8部新电梯,共需资金380万元。”刘菁说。社区党委吹哨街道城管办,在街道的协助下,小区向朝阳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申请老旧住宅电梯维修改造更新专项补助资金。随后,在区房管局的指导下,物业单位又按照资金缺口情况申请公共维修资金。多方合力之下,破解了更新资金难题。
“1分钟响应5分钟到场”
为解燃眉之急,嘉亮物业担当作为,先行垫资。目前,小区所需更换电梯的所有资金已落实到位。8月初开始,换梯工作正式启动,10月中旬将完成检测验收并全部投入使用。
眼下,8部新电梯正在陆续换新中,每栋楼留1台电梯能够正常运行。社区与物业“向前一步”,决定由物业派专人每天24小时值守,及时处理电梯故障,确保“1分钟响应,5分钟到场,10分钟反馈”,快速维修保证居民正常出行。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建工小区的电梯正在有序更换,没再出现一件有关电梯的诉求。
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建工小区的变化只是潘家园街道整治提升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街道12345诉求受理量已降至月均800件以下,同比下降了38%。
“被纳入治理类街乡镇既是压力也是动力。”马序松说,“街道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有效利用治理类街乡镇项目资金,破解居民急难愁盼,密切党群干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