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盘点丨8月,这些人和事感动你我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李拓 王海萍

2024-09-01 14:24 语音播报

热点

八月出伏,夏秋之交。在这样的日子里,比气温更高的,是滚烫的人心。这种炽热,温暖着我们的心灵,熨帖着我们的精神。每一次在新闻中看到属于他们——那一群名字叫“英雄”的人们的消息,总会让我们的目光久久停留在屏幕上,不忍也不愿离去。因为只要我们不曾忘记,他们就不会走远。

救人牺牲后,他的店外排起了长队

就在这几天,北京市海淀区一家羊蝎子火锅店在全国出了名,许多人甚至专门从外地赶来,不惜在门外等两三个小时,就是为了在这里吃上一顿火锅。来吃饭,当然是为了味道。而这家火锅店的口味,名叫“英雄”。

这家火锅店的老板是41岁的山东泰安人栾留伟。他和妻子在北京打拼多年。8月10日,栾留伟带着来北京探亲的两个女儿在河北固安游玩。忽然听到河边有人呼救,栾留伟和附近的五个人赶忙冲了过去,发现有3个孩子和一名成年人正在水中沉浮。

据当时一同参与现场救援的村民彭建强回忆,栾留伟第一个冲进深水区,将三名孩子一个个推向岸边浅滩。在众人的帮助下,孩子们得救了,栾留伟又返回深水区去救成年人。

彭建强说:“下去以后,他是抓住那个大人了,在水面一会儿上来一会儿下去,那会儿可能就是体力不支了。”

最终,栾留伟同另一名施救者64岁的赵金以及落水男子都沉入了水中。更令人扼腕的是,栾留伟牺牲当天还是他小女儿三周岁的生日。

栾留伟舍己救人的事迹在网络上流传开,很多网友都在火锅店的评论区留言,表示不会让这家店倒闭,要用行动支持英雄。此后几天,这家只有18张桌子的火锅店每天发出的等位号就有300多个。

“能舍下自己的家,然后去救别人,我觉得这个人肯定是特别善良,特别好的一个人”,一位顾客如是说。

栾留伟舍己救人的英勇瞬间在网络上广为流传,成为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然而在妻子薛巧艳的回忆里,栾留伟更是那个总给身边人带来欢乐,倾尽全力帮助他人的热心人。

栾留伟和妻子在北京打拼二十多年,七年前借钱开起了属于自己的火锅店。创业过程压力很大,面对困难,栾留伟总是鼓励妻子和身边的员工们。为了给员工打气,也为了宣传火锅店,栾留伟带着员工们做短视频,载歌载舞,用欢乐迎接挑战、渡过难关。对待困难,栾留伟乐观无惧,对待他人,栾留伟总是尽自己所能伸出援手。

薛巧艳说:“这几天看到店里有那么多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人,说实话我真的好感动。我们已经得到了很大帮助,我觉得我们的生活能过下去,我必须坚强起来,他也肯定希望我坚强起来。”

8月20日上午,栾留伟遗体告别仪式在河北省固安县殡仪馆举行,后经6个多小时的车程,下午3点45分,英雄骨灰被护送回泰安市宁阳县堽城镇良村,在宁阳收费站路口,市民们自发来到现场,一手持菊花一手持条幅,接救人英雄“回家”。

同样为了三个孩子……

没有丝毫犹豫,像栾留伟一样,李清学也用尽他最后的力气救回了三个孩子。

8月20日凌晨两点多,辽宁省葫芦岛市建昌县黑山科乡小台子村突降暴雨,村党支部书记李清学和村干部臧春英一边巡查水情,一边通知低洼地区的村民转移。这时他们接到了村民田百凤的求助电话,因为河水暴涨,她和三个孩子被困车中。

到达出事地点后,李清学毫不犹豫,蹚过没膝的洪水,先将车内最小的孩子抱到了安全地带。此时,洪水愈发湍急,李清学和臧春英找来救援绳,经过两次努力,将第二个被困女孩救出。在此过程中,村民田百凤被洪水冲到水位较浅的区域,得以脱险。就在李清学再次返回,营救最后一名被困孩子时,救援绳突然断裂。

最后这名被救的女孩叫范婉格,她回忆说:“李书记说让我先走,把绳子系到我身上,当时我坚持不住了就松开了,然后他就用最后的力气尽力把我推过去了。”

此时,救援已经持续了大约两个小时,只剩李清学还在洪水中。

就在等待救援的时候,一个顺激流而下的铁皮箱子将体力不支的李清学砸入了水底,当赶来的村民将他从洪水中拽出时,年仅49岁的李清学已经停止了呼吸。

8月24日,李清学被评定为烈士,中共辽宁省委决定追授李清学“辽宁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8月29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关于追授李清学“辽宁省见义勇为英雄”称号的决定。

据媒体此前报道,李清学生前发出的最后一条消息,是在防汛工作群中报告水情的照片。今年50岁的李清学,2021年当选小台子村党支部书记,他以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铮铮誓言。

独腿走上志愿之路

栾留伟、李清学的牺牲,都是为了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他们的无悔付出让我们动容。其实,当我们看向身边,感受着他人给我们带来的美好、便利,我们就不禁发出感叹:英雄,并不遥远。

在北京顺义区石园街道,石园北二社区居民、志愿者勾红利日前被评为“2024北京榜样”周榜人物。作为独腿志愿者,他自立自强、投身公益、为民服务十八载。

图片

标准的国字脸、炯炯有神的眼睛,透着善良、果敢、坚毅,这是勾红利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

53岁的勾红利是一位残障人士。他1990年入伍当兵,先后两次荣立三等功。1993年他复员到北京橡胶二厂,担任司机一职。

他在工作中任劳任怨,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好评。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0年勾红利因意外导致左腿截肢。

“当时躺在病床上,一摸左腿没了,情绪、状态很不好,感觉天塌了。但是我身边有一群有爱心、很温暖的家人和朋友,他们陪伴着我走出‘阴霾’。”勾红利表示,日子还得过下去,身体残疾打不倒钢铁男儿,一条腿也可以做对社会有用的人。

图片

重新振作起来后,2006年,勾红利主动报名成为石园北二社区的志愿者。他总是准时出现在社区门口、主干道上,做着治安巡逻、交通引导工作。他还是自行车棚里的志愿者,总会将车棚内的自行车码放整齐。除此之外,垃圾分类、文明宣传、环境提升……社区内大大小小的活动几乎都有他的身影。

天气炎热、衣衫轻薄,拄着拐杖的勾红利身上经常被拐头磨破。因为长期拄拐工作他甚至得了肩周炎,肩膀时常用不上力。

尽管有时胳膊疼得抬不起来,但勾红利毫无怨言,志愿服务一做就是18年。“这些都是我力所能及的事情,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我很满足,内心很充实,”勾红利说。

今年1月,勾红利被石园街道石园北二社区党总支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对此勾红利表示,有多大力出多大力,尽管命运给了自己坎坷,但我依然希望做一束自强的光,照亮自己的人生,也为他人带去温暖和希望。

贵阳“惠农专线”再暖人心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服务帮助他人的方式有许多,但愿意让社会更加和谐、人们相互更加亲近的心愿是一样的。

就如最近,有视频博主记录和分享了贵阳新开通的252路“惠农专线”的故事,引发很多网友的关注和点赞。这条经过升级的公交线路架通城乡,为进城卖菜的农民减少了出行的曲折,也为城市居民带来了新鲜和便捷。

“言语间又来了一位爷爷,也提了两大包菜要进城去卖,问他一会儿司机不让上怎么办?他说这边的公交车不一样,有一辆252‘惠农专线’公交车专门给他们这些村民拉菜……”

这是不久前博主“苏七七的视界”在252路“惠农专线”的起点宋家坝记录下的一幕。彼时,天边刚泛起鱼肚白,视频中,越来越多挑着担子、提着篮筐、背着背篓的村民汇集于此,仿佛相约着去赶集。

“苏七七”回忆说,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光靠自己其实搬不上来,所以他们会两个人你先帮我、我再帮你,司机看到也会主动下来帮他们。另外公交车和我印象中很不一样,装了货架,他们会把菜筐放在货架上,也放在座位上,爷爷奶奶们就席地而坐。很多人上来后,大家都已经收拾好了,司机又下车等着。我当时也下去跟他聊了会儿天,他说因为害怕有些爷爷奶奶可能脚步比较慢,会来得稍微晚一点,不想落下一个人,等一会儿我们再发车。

据了解,这趟“惠农专线”比原有的252路首班车提早了10分钟,并将36个站点缩减为4个,只在菜农集中的地方停车。

“惠农专线”的想法,起初是公交车驾驶员张桂林提出来的。张桂林说,前些年,菜农进城卖菜大多只在贵阳城郊,随着更多菜农来到市区,252路公交越来越拥挤,人货混装,也给安全运营带来隐患。

此后张桂林便把这件事反映给了车队,并且受到了重视。车队的同志找到几个村的村支两委开展调研,走到田间地头和村民交流,很快决定从今年6月1日起推出这条252路“惠农专线”。

张桂林当公交车驾驶员二十多年了,有十五年是在跑252路这条线,进城卖菜的这些爷爷奶奶,他大多很熟悉,这一路上就像互相陪伴的老朋友。定扒村党支部书记田景国说,他和乡亲们已经把车队的同志们当成亲人了。

有网友这样评论苏七七的视频,“一座城市承载着逐梦者的希望,也维系着百姓的生计,可以有现代化的高度,也要有烟火气的温度”。苏七七在视频文案最后的一段话,似乎与网友的评论隔空呼应,她这样写道,“这一次的城乡协同发展,终于不再只是申论考点。咬了一口奶奶送我的桃子,真的又脆又甜”。

让人泪目的感谢信,来自她们

近日,“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老师带领385名师生,走进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开启华坪女高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活动期间,师生们亲身感受消防指战员战斗训练生活,实地感悟“百年消防站”的厚重文化,现场聆听“消防兵王”的感人故事,“零距离”接触训练有素的消防搜救犬,沉浸式体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暑期“消防之旅”。

8月10日,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落幕。在临别之际,女高师生和消防指战员依依不舍,她们为消防指战员们写的感谢信让人感动泪目。

“7月21日的饺子里包的是你们的爱。”“7月28日晚上的集体生日,谢谢哥哥们的惊喜,你们胜似亲人。”“下雨天,提醒我们路滑,让我们慢点跑。”……

感谢信里,女高学生们印象深刻的细节也让云南省消防救援总队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的消防指战员们泪目:“我们做的,她们都记得。”

据了解,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期间,华坪女高的师生们和消防指战员共同训练、共同学习,“女高红”与“火焰蓝”的“双向奔赴”让人动容。

“或许我曾对未来迷茫,脚下的路不知会向何方,这次研学让我坚定了方向。”在感谢信里,女高学生们纷纷表达了对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感想,“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再畏首畏尾,我将以你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磨炼钢铁意志。”消防指战员们也“喊话”女高师生:“好好学习,欢迎随时再来。”

回首这个月,我们收获了太多温暖与感动。借用指战员们的一句话,你们做的,我们都记得!

资料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大众网、北京残联微信公众号、中国之声、人民日报客户端等

京华好风气

编辑:李拓,王海萍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