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1 18:50
《自发的大脑: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 格奥尔格·诺瑟夫 著 陈向群 徐嘉玮 译 中央编译出版社
心灵和身体的关系问题,即心脑或心身问题,是西方哲学所关注的核心问题之一。心身关系问题的起源至少可以追溯到17世纪哲学家勒内·笛卡尔和他的心身二元论。自那时起到现在,人们对心身关系问题提出过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案,从二元论的到一元论的,而一元论本身就在物理主义和泛心论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不定。与此同时,随着神经科学的巨大进步,我们对大脑,包括对神经元功能与心理特征之间关系的认识都有了极大的提升。神经科学是否可能通过破译大脑的经验机制,最终解决历史悠久的心身问题呢?
这就需要一种非还原性的神经哲学方法,即位于哲学的纯概念方法和神经科学的彻底经验方法之间。我坚信,这种从神经科学和哲学、经验和概念领域的共同中间立场出发的非还原性神经哲学方法,可以为神经科学和哲学揭开心脑关系的谜团提供新见解。
大脑和心灵以什么作为它们的“共同货币”?由此,我想到了大脑以及世界本身最基本的特征,即空间和时间。经验数据有力地表明,大脑通过其自发活动构建了自己的“内部时间和空间”。然而,大脑内部时间和空间的构造并不是孤立发生的。相反,它发生在大脑与世界的时间和空间之间持续对齐的互动中。从大脑的角度来看,世界的时间和空间被认为是“外部时间和空间”。大脑自发活动的内部时间和空间与世界外部的时间和空间是持续对齐和同步的。大脑自发活动的经验、理论和本体论的重要性是我为本书命名的依据。
我们怎样才能说明,大脑内部的时间和空间与世界外部的时间和空间的这种对齐呢?我们可以举一个来自中国的例子。中国哲学的一个关键特征是“与自然和谐”。我们大脑内部的时间和空间不断尝试与环境的外部时间和空间同步和对齐,这可以被视为“与自然和谐”的一个可能基础。就像美丽的中国象牙球,较小的象牙球嵌套在较大的象牙球内,大脑内部时间和空间的较小范围嵌套在世界外部时间和空间的更大范围内。
本书旨在超越经验-理论领域,进入本体论领域,探讨心脑问题。如果大脑内部时间和空间与世界外部时间和空间的对齐是意识等心理特征的关键,那么世界和大脑的关系必定是神经和心理特征(如大脑和心灵)关系的必要条件。
重要的是,世界和大脑的关系在这里是以本体论的方式构想的:世界和大脑时空关系的存在和实在,即世界-大脑关系,对于心理特征来说是不可或缺的,没有前者,后者将是不可能的。这带出了主要的本体论意涵。首先,它意味着,考虑世界-大脑关系的本体论必须基于关系而不是属性:存在和实在的关键以及最基础和根本的特征是关系,而关系有别于通常在西方本体论中占主导地位的属性或实体。因此,我选择基于关系的本体论,而不是基于属性的本体论,因为只有前者与世界-大脑关系对于意识等心理特征必要的经验数据相兼容。
这种关系的本体论是怎样的?这就引出了第二个意涵,即对时空本体论的需要。关系可以用时间和空间特征来描述,比如不同时间点之间的关系,或者不同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就像中国象牙球,它以嵌套关系为特征。我假设这样的时空本体论可以解释世界与大脑的关系,包括它作为意识等心理特征的必要条件。
这对心身问题意味着什么?我并非通过提供另一种回答来解决心身问题,而是通过将问题转向另一个问题,即世界-大脑关系及其时空特征问题,来解决这个问题。心身问题可以被世界-大脑问题所取代,因此,本书的副标题是:“从心身问题到世界-大脑问题”。
我们如何看待这种从心身问题向世界-大脑问题的转变?我们需要用更加生态为中心或世界为中心的方法和视角来看待神经特征和心理特征之间的关系,以替代我们目前以人类为中心的观察视角。我的结论是,在神经科学和哲学中需要进行一项哥白尼革命。
虽然在本书中没有谈到,但我在其他地方提出了像庄子这样的早期中国哲学家已经实践了这种哥白尼革命。在他“鼓盆而歌”悼念妻子去世时,他就预设了人是自然世界的一部分。因此,我希望我的书不仅能激励华语世界的神经科学家和心灵哲学家,也能激励那些致力于将西方哲学和中国哲学联系起来的人。
(作者为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