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4 14:28
商厦地面停车场车位紧张,但一些车主宁可排队等候车位,也不愿把车停到地下停车场。进出道窄费劲、空间闷热味大……车主们的吐槽道出个中缘由。为此,记者对十几家商厦地下停车场进行了探访——
■探访
点位1 蓝色港湾
车位难寻 空位指示灯“失灵”
由于对整体布局不熟悉,车主驶入地下停车场找车位并不容易。为解决“找位难”问题,一些地下停车场安装了车位引导系统,通过在通道和车位安装显示屏、指示灯等设备,引导司机前往空位停车。不过,一些地下停车场的引导系统不太灵。
上周五,记者驾车来到蓝色港湾。进入地下停车场后,每到通道岔口处,显示屏上都会显示前方空车位数量。顺着提示,记者开车进入了一条通道。不过,驶入之后却发现,车顶亮着绿色指示灯的停车位上已经停着车。
“按理说,红色代表有车,绿色代表无车。这些本该派上用场的车位状态指示灯,却经常掉链子。”车主小洋告诉记者,同样的情况,自己在其他地下停车场也遇到过。“有些停车场没有空位数量的提示,只能靠着车顶的红灯和绿灯一排排找空位。如果指示灯失灵了,就只能一圈一圈地找。回到最初的找车位方式了。”
点位2 王府世纪大厦等
进出困难 空间狭窄剐蹭多
王府世纪大厦地下停车场十分考验驾驶人员的车技。记者驾车通行时发现,这个停车场共有地下5层,出口通道都很狭窄,从B2层到B3层的坡道,两边墙体凸出的柱子成为车辆行驶的障碍。记者用卷尺测量,最窄的地方宽度只有3米左右。
“嘀嘀嘀——”一位车主拐弯时,一把过不去,只能反复倒车找角度。结果,倒车雷达一直响个不停,反复提示“距离过近”。不得已,司机只好让同行者下车帮忙指挥。记者观察发现,此处弯大道窄,很多车都得倒上三四把才能过去。“视野盲区大,拐弯半径也不够,经常是顾车头顾不了车尾,顾左边顾不到右边,得慢慢挪、点着刹车走。”一位路过的车主表示。
记者看到,在“U型弯”拐角处,两边凸起的柱子已经做了楔形处理,一边的防撞条已掉了一半,另一边则直接脱落,散放一旁。墙壁也伤痕累累——墙皮被剐花,露出里面的石灰。继续下行,只见通道两侧墙壁上,绿色的墙漆被蹭得黑一块白一块。
王府世纪大厦地下停车场,拐角处的防撞条已被撞掉,墙壁剐蹭痕迹明显。
在华茂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出口通道,虽然墙上已标明了“坡道较窄请慢行”,但拐弯处仍留下多道剐蹭痕迹,凸起的广告牌成了易剐蹭的障碍物。
华茂购物中心地下停车场出口通道,拐弯处墙壁剐蹭严重。
记者走访发现,不少地下停车场由于空间狭窄,车辆通行需要特别小心。北京新侨饭店地下停车场限高1.5米,进出车辆几乎贴着棚顶驶过,让车主提心吊胆;崇文门新世界地下停车场,拐弯时看不清路面状况,一旁凸起的台面容易卡轮胎;而在林奥购物中心停车场,靠墙的车位与墙壁十分接近,停好车后,车上的人很难开门下车。
点位3 王府井奥莱UP TOWN
场地过大 不辨方向找车难
和地面停车场相比,地下停车场缺少光影、植物、建筑等作为参照物,让人分不清东南西北,因而容易迷路。
位于大兴区德贤路旁的王府井奥莱UP TOWN是城南规模较大的综合购物中心之一,地下停车场内车位数达到了4294个。由于地下停车场过大,一些市民反映,逛完商场回到停车场后,找车十分容易迷路。
上周五,记者驾车进入停车场。每隔一段距离,墙上便会贴出停车场的地图,展现停车场的全貌。根据地图上的信息,停车场分为东区、西区、南区、北区、西南区、东南区、西北区、东北区、中区等9个区域,每个区域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记。
在王府井奥莱UP TOWN,巨大的停车场如同一座迷宫。
刘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第一次来到这座商场时,光是找车就在停车场里走了将近半个小时。“地下停车场里拐弯特别多,而且每个区域里面又隔出了不同的空间,一眼望不到头。不同区域之间没有指路标,拐着拐着就迷路了,找起车来犹如大海捞针。”无奈之下,刘先生按了按车钥匙上的鸣笛按键。顺着远方传来的微弱喇叭声,才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车。“虽然有了分区及颜色区分,但第一次来的车主可能很难注意到。商场可以在停车场的柱子上多做些提示,如‘请记住您的停车区域’。另外,停车场最好能多张贴一些导引路线图,不然就算记住车停在了哪个区域,也可能不好找。”刘先生说。
点位4 西单大悦城等
环境脏乱 昏暗闷热味忒大
很多车主最怕的就是天热时去地下停车。下午2时,记者走进西单大悦城地下停车场,一阵热浪扑面而来,感到十分闷热。不少车主疾步跑回车里,迅速打开空调。一位停车管理员解释道:“由于车辆进出数量较多,大量的尾气排放,加上空间闭塞、空气流通差,因此地下停车场体感十分闷热。”
除了闷热,一些停车场味道难闻到让人直呼受不了。海格国际大厦东侧有一处地下停车场,附近居民孙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刚进停车场就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一路上都捂着鼻子,尽可能地屏住呼吸,从此,她决定再也不来这儿停车了。
走访中,记者发现,部分停车场不仅环境卫生差,光线也十分昏暗,车主通行视野变差,存在安全隐患。
■探因
地下停车体验差 设计管理需跟进
记者注意到,地下停车场停车体验差的原因,一方面是规划设计有问题,另一方面则是运营方经营管理不到位。
空间小、进出通道狭窄属于规划设计的问题。北京工业大学城市交通学院院长陈艳艳表示,如今,选择SUV、MPV等车型的车主越来越多,虽然车内环境更加舒适,但占用的公共空间也更大,一些老旧停车场的空间不足,难以满足这些“大块头”车辆停放。
东城区规自委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当初建设时,王府世纪、北京新侨饭店等地下停车场都通过了北京市规自委所做的形式审查,符合当时设计建设规范。
2015年,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行业标准《车库建筑设计规范》,同时废止了1998年施行的《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记者注意到,相比之前,新规范的车辆出入口宽度、坡道最小净高等要求都有所增加。
类似于车位状态指示灯失灵、环境卫生差等,则属于经营管理问题。一家停车设备供应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安装车位引导系统的停车场内,车位上方会安装车辆检测设备,对车位的占用情况进行检测,这类设备一般采用视频或者超声波进行检测。“但是,采用视频技术的设备,会受到光线、污渍、遮挡等因素影响,造成识别度降低。”这位工作人员说。
出于人力、改造成本考虑,部分运营方没有及时进行日常维护、巡检。陈艳艳表示,提升服务品质,需要管理运营方承担责任,这包括停车场增设通风系统、及时清洁、配备停车管理员等。政府应设立标准,对完成改造的地下停车场给予适当补贴,提高运营方积极性。
对于规划设计问题,陈艳艳建议,如果改造成本大,可以通过“软装”加以提示。比如,提高找车设备的覆盖范围,做好分区标号,完善引导提示或警告标志;在急弯处加装凸镜、墙壁贴上反光标志,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视野。新建停车场,则可以采取分区停车的方式,小型车、大型车区分不同的停车位置,分配不同的停车面积。“另外,还需要提升停车场的智慧化管理水平。”陈艳艳说。
■样板
北京站系统焕新 停车更智能便利
去年,本市出台《北京市智慧停车地方标准》,提倡停车场应提供快速进出场、空闲状态发布、不停车收费、停车共享(场级)、停车引导(场内)、停车充电等信息服务功能,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停车需求。
北京站地下停车场是北京第一个达到最高等级S3的智慧停车场项目。日前,北京站地下停车场设施全面升级,增加了新风系统、声控节能照明设备、明晰的指路标识等。记者在百度、高德等导航地图上搜索发现,北京站地下停车场可以直接导航至具体的车位,还能实时显示停车场的空余车位数。
北京静态交通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当车主找不到车辆位置并进行反向寻车时,系统会生成从当前位置到车辆位置的最优路线,车主跟随指引可以快速找到自己的车辆。车主们驶出停车场之前,还能通过屏幕获取周边路况信息,增加了出行的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