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游记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2024-09-06 15:01 语音播报


不只是历史留下来的、经过岁月沉淀的才叫文物, 台儿庄这块九龙壁堪比文物珍贵,你们必须保护好。究竟什么是宝?

大运河告诉我

大运河流经山东的部分,占整条运河三分之一,沿途经过五座城市,我们选择了其中四个,一路南下德州、聊城(临清)、济宁(南旺),以及枣庄。这些城市都位于鲁西,所以我们就把这一行取名《鲁西游记》吧。

此次运河行主题扣在“寻宝”上。寻宝得有“宝”,有“宝”才能讲故事,否则所有故事都是空中楼阁。但“什么是宝?”是我们一路探寻的答案。

在采访过程中,我们见识了“新闻人的执拗”。济宁,我们一度要放弃的一座城市。因为还有不到一天就要到地采访,但还没有联系好找谁。后来的进展要得益于德州的文物专家,我们通过德州的文物专家找到了南旺的文物专家,相当于先有了“民间交流”,后来才等来“官方授权”。新闻从业者不等不靠,一路都在想办法。

说是6天4座城市,其实是6座。其中有一天我们印象特别深,早上在南旺,下午在济宁,晚上已经到枣庄了。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要写出2篇稿件送审。尤其是前两篇,几乎容不下我们回来补采,现场搞定才是最高的效率,这就需要争分夺秒,明确采访目的,布局谋篇全在心中。话说回来,“执拗”。我们最后没有放弃济宁,也没有留下遗憾,争取了一个下午的采访时间。事实也证明济宁确实精彩。没有这份执拗,便成就不了这一篇好故事,而且这里我们挖到了一位个性非常鲜明的人物——杨义堂。回忆起整个山东段,这位文物局老局长的形象依然鲜明,如今我们仍记得他讲到历代治水精神时,拍案而起的样子,这也让我们对运河人的气质,治水抗争的民族精神有了更具象的认识,当然这也让我们的文章多了些血性和人情味儿。

寻宝也是寻城 更是寻找人生

此次运河行,我们永远在寻找答案。什么是保护?什么是活化?这一路我们看到了很多不同的做法。保护修缮是一种方法,复原活化是一种方法,我们还忽略了一种,就像济宁篇里这位退休后依然保持热爱的文物局老局长杨义堂那样,提起笔杆子让运河文化在文坛活了起来。

在他笔下,苏禄王墓活了。他翻阅明朝藩属国所任官员的日记,通过演绎的方式讲述了苏禄王——这位外国君王如何来朝,弥补了史料的空白——他当时经过安南、真腊和渤尼,也就是今越南、柬埔寨和文莱,写了他们怎么骑大象,如何参与当地的丰收节一块割麦子,和当地土族斗争的故事。在他笔下,总督府也活起来了。他写了几代总督治水的故事,并加入了当时的民俗风情,比如水虎牌,现在济宁公园里的大爷大妈还在玩。他把他的研究成果演绎成小说,读起来津津有味,至今念之。

寻宝也是寻一座城。采访过程中,我们不忘探索这座城市的魅力,仿佛穿越到明朝体会风土人情,仿佛看到了历史上的济宁:它官衙众多“七十二衙门”,商贾云集,围绕运河形成了100多条商业街大部分都保留了下来,一块300年的金字招牌玉堂酱菜一直挂到现在。这些都回答了我们出发前的那个疑问——每个城市在历史上究竟是什么地位?就拿济宁来说,当时的税收全山东省第一,超过了今天的济南、威海、青岛,甚至超过了当时的上海,这就是大运河给这座城市带来的机遇。这就是大运河的能量,这就是我们寻找的答案。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一行人始终探讨的问题。修旧的古城、建筑、雕塑算宝贝么?台儿庄导游的一席话,我们的内心才得到安宁。“不只是历史留下来的、经过岁月沉淀的才叫文物,台儿庄这块九龙壁堪比文物珍贵,你们必须保护好。”这句话出自故宫博物院老院长单霁翔之口,一下,我们就释怀了,今天的故事,就是明天的历史,令人感慨的技艺,哀叹的历史,都是宝。二三版图片:常鸣 吕权仪

感谢你,大运河 谢谢你们,运河人

回看此次鲁西之行,虽然不免有一些小沟小坎,却没有经历太大的波折,这全有赖一路上为我们提供帮助的人们。

还记得我们人还没到德州,德州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王德胜、德州市文化旅游事业发展中心文物保护服务科科长程小明、德州市文化和旅游局博物馆科的王宪令老师和德州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的张婷婷副主任就已经替我们联系好了德州市博物馆和各个采访“关节”。德州市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经济部的记者朱美琳在德州市博物馆和我们合拍了我们采访的第一个视频,拉开了采访的大幕。在德州市博物馆,博物馆宣传推广部主任李晗艺向采访团介绍了一件件馆陈“瑰宝”的故事,我们报道中的“祭红釉宝顶”正是由此展开。

接下来,我们顺着“宝顶”的线索,来到苏禄王墓博物馆,得到了博物馆宣教部主任安静和苏禄王第十八代后裔安立柱的帮助,这才补全了“宝顶”的前世今生,将它完整呈现在报道中。此外,德州的“手艺人”们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德州扒鸡股份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李文敏、德州梁子黑陶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梁丽霞向采访团详细介绍了扒鸡和黑陶这两项“德州特产”,只可惜采访日程紧凑,我们无暇仔细品味扒鸡的滋味就奔赴了临清。

到了临清,扒鸡的遗憾很快消弭于山东省临清市博物馆魏辉馆长的“滔滔不绝”,从河道历史到考古发掘,鳌头矶、临清钞关的种种在他讲来如数家珍。在临清塔下,魏馆长回忆修塔经历的神情配合着黄昏中的塔影如同一幅油画。

匆匆在临清掠过,采访团如迁徙的候鸟般南下到了聊城。聊城市传媒中心视觉传播部主任于博、聊城市新闻传媒中心办公室副主任贾立华对我们的到来打开“方便之门”,热心地向我们推荐了大运河在聊城的各个文化“节点”。等我们到了聊城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博物馆公共服务部主任纪又方和讲解员窦欣已等候我们多时,聊城大学运河学研究院的周广骞副教授更是抽出时间,当起了采访团的“解说”。我们越是了解,就越是感叹于大运河的积淀,如果没有这些“运河人”耐心、细致的说明,报道肯定无法像如今这般丰富。

走过前面几站,我们其实已经有些“饱”了,但汶上就和它作为大运河最高点的地理地位一样,又一次刷新了我们的认知。走在南旺水利枢纽的河床上,古老的河道诉说着大运河的历史,而坚决甚至有些执拗地守护着它的人,就走在我们身边。济宁市汶上文保中心副主任黄登欣在说起文化遗产保护时的模样让人肃然起敬,申遗之前,他用头脑记下了几大柜子的文件资料,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他在说“保护”二字时蕴含的力度。同时,济宁市汶上县委宣传部的张明和姬生帅也陪同我们在汶上转了一大圈,给报道补充了许多素材。

虽然行过南旺,可此次报道却没有走“下坡路”。在济宁,我们得到了济宁市委宣传部的杨昆老师和济宁日报朱柯和李玲两位“同行”的帮助,顺利来到济宁市博物馆,和博物馆党委委员、运河专家李广芳与讲解员李金灿一同看了堪称“镇馆之宝”的38门元明清铁炮。不过,要说宝贝,济宁市政协常委、文史委副主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杨义堂可谓“活宝”,不管是他笔下的“运河三部曲”,还是他本人的讲解,都让采访团一扫旅行的疲敝,被那股从大运河里孕育出来的澎湃活力和热情深深感染,讲到激动处时,杨义堂拍案而起,让我们立刻放弃了之前的报道预案,重新规划文字。

大运河是要行船的,可采访总是在车上,直到枣庄的台儿庄,我们才在摇橹的摆荡间与运河水有了“亲密接触”。枣庄市委宣传部新闻一科的张宗标科长、蔡玉恒副科长、干部周杨为我们在鲁西的最后一站做好了铺垫。一到枣庄,枣庄市博物馆副馆长尹秀娇就用丰富的馆藏资料揭开了枣庄地区的悠久历史和跟大运河紧密的关系。枣庄市新闻传媒中心王忆青主任、刘志凯副总编辑和记者甄宗奎带着采访团穿梭于台儿庄古镇。山东省大众讲坛运河文化主讲嘉宾、古城品牌宣传人时培京一路上的话不多,可每每开口,讲的都是要掏出纸笔赶快记录的重要“知识点”。没有这些热情的人们,我们的报道会少去多少生趣啊!

除了以上种种,此次鲁西之行我们还有太多未尽之言,在此再次感谢此次报道中为我们提供了帮助的人们!

聚焦副中心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