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化东城”会客厅第十四期活动在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成功举办,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冷凇作为主讲嘉宾,以“微短剧促进视听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深度解析微短剧如何促进视听文艺创作高质量发展。讲座通过“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新浪微博、视频号同步直播,11余万观众在线观看。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平台迅猛发展,微纪录片、微综艺、微短剧为城市人文底蕴带来了更加有力的叙事方式,也为城市文旅提供了一种新的传播范式。随着微短剧创作传播的日益活跃,其轻量化投入、个性化表达及分众化传播的特点,不仅成为视听内容的蓄水池和行业人才的孵化器,更在促进文明与科技结合、实现传承与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次讲座上,冷凇老师结合生动的案例分析与翔实的资料展示,聚焦微短剧的创作方向,选取了多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进行深度分析,从剧本构思、内容创新、情节设计、表现手法等多个维度,逐一解析了这些微短剧的成功之处,并分享了其如何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国际元素以触动观众心灵的创作经验。这些分析不仅为现场观众提供了可借鉴的范例和创作灵感,也进一步激发了大家对微短剧创作的热情和信心。
作为近年来迅速崛起的网络视听新形态,微短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冷凇老师认为,2024年微短剧要紧抓平台持续发力、制作水准升级、盈利模式完善、行业监管完善、出海空间扩大、AI助力提效等六大发展机遇,塑造一批古今辉映、联通中外的文化标识和符号,实现文旅融合与微短剧创作的双向奔赴,通过微短剧全球传播,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微短剧+文旅”融合促进消费的新模式,营造跟着微短剧去全国各地“打卡”的新风尚。微短剧的创作以及国际传播应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内容创新,同时加强微短剧人才队伍建设与跨界合作,以提升作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
❖
近年来,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立足文脉传承与保护、理论研究与创新、品牌打造与传播、产业融合与拓展等职能,通过“文化东城”会客厅IP,借助活动展览、文化传播、跨界赋能等多种形式,策划制作了《老单走东城》《寻古访今话东城》等文化探访微纪实专题片,推出了“梨花颂”创新演绎、“穿越百年的青年人对话”微短剧等特色内容,推动文化与科技、消费、艺术等领域跨界融合,呈现多元文化并存、美美与共的崭新态势,传播东城文化魅力。
《老单走东城》全集。
《寻古访今话东城》全集。
下一步,研究院将进一步放大“传播器”功能,创新内容生产与传播路径,在内容建设和媒体传播上形成良性互动,持续输出高质量文化内容,助力彰显东城区文艺创作的蓬勃生机与活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文字:区委宣传部
图片:北京东城文化发展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