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08 09:06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提到《千字文》
你是不是也能背诵几句?
今天是国际扫盲日
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
这份古代“高阶”启蒙读物
01
识字的同时了解天文地理、人文常识
这《千字文》不简单
《千字文》创作于南北朝时期
据传,南朝的梁武帝
为了教皇子们学习汉字、书法
命人从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里
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
再命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成文
周兴嗣花了一夜的时间完成了这项任务
累得鬓发全白
△ 王羲之《姨母帖》,辽宁省博物馆藏
《千字文》不仅格式上四字为一句
对仗工整、音韵和谐
内容更是涵盖了
天文、地理、社会、历史、人伦道德等
各个方面的知识
且文采斐然
被世人称作“绝妙文章”
因此获得梁武帝的高度肯定
而且在此后1400多年中
一直被当作最重要的识字教材
成为无数孩童的启蒙工具
直至今日,仍被人传诵
另外,《千字文》还被争相翻译成
西夏文、回鹘文、藏文、满文等多种文字版本
甚至远播海外
成为日本、朝鲜等国学习汉字的重要教材
02
一气呵成!
他40岁创作这幅狂草
《千字文》本来是历代孩童的识字课本
但在流传过程中
又被不同时代书法家作为艺术创作之文本
颜真卿、米芾、赵孟頫、文徵明等人
都曾专门书写过《千字文》
△ 唐欧阳询行书千字文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作为宋代的“天下一人”
有很高书画和诗文造诣的
宋徽宗赵佶自然也不能错过
22岁时
他曾书就楷书《千字文》
被认为是其“瘦金体”的成熟代表作
△ 北宋赵佶楷书千字文卷(局部),上海博物馆藏
40岁时(公元1122年)
处于人生壮年的宋徽宗又创作了
草书千字文卷
凸显其不俗的草书技艺
△ 北宋赵佶草书千字文卷(局部),辽宁省博物馆藏
全卷188行 1021个字
笔势奔放流畅,气脉连贯
一气呵成,跌宕起伏
气势壮观,具有律动之感
将文辞之隽、书法之美、帝王之气
完美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草书千字文卷中,“号”“帝”“也”等字末笔遥遥下垂,不仅调节了空间比例,使之疏朗、跌宕、灵动,同时也起到导气、融通的作用,使作品显得更加气脉贯通
后人评价此卷
“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腾猿过树,逸虬得水”
“或连或绝,如花乱飞”
03
单看描金云龙笺
都是一件艺术品
草书《千字文》卷还有一大看点
就是描金云龙笺
草书《千字文》卷写在
全长达三丈以上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上
按照当时的技术条件
制作这样长的笺难度极大
更为珍贵的是
笺上还手工描绘了金云龙纹
即使装裱衔接处
纹饰也是连续的
描金云龙笺的尺寸之长、云龙图案之繁缛
可想而知工匠技艺之高超
△ 描金云龙笺上的金云龙纹
正是这张堪称艺术品的描金云龙笺
与宋徽宗变幻莫测的草书千字文
互为表里,相映生辉
才让草书《千字文》卷成为经典
被列入《中华十大传世名帖》
《千字文》这篇
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韵文
不仅展示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
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古代智慧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