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文艺评论》正式亮相首发,传递文艺批评的“北京声音”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路艳霞

2024-09-08 19:07 语音播报

文娱

9月7日,第九届北京十月文学月在北京市青年宫正式启幕,启动仪式上,专业文艺批评刊物《北京文艺评论》正式亮相首发。同时,为加强首都文艺评论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文艺评论期刊的引领作用,《北京文艺评论》签约了12位签约评论家,首发式现场,张莉、叶立文、刘大先、杨庆祥、陈培浩、黄平、徐刚、岳雯、李静等9位评论家作为代表出席签约仪式。

《北京文艺评论》是北京出版集团主管、主办的文艺理论与批评类刊物,双月刊,评论家季亚娅担任创刊主编。刊物官方微信公众号“北京文艺观察”已于2024年元旦率先推出,持续推送当下文艺现场的最新风向。作为北京出版集团“十月”品牌矩阵的全新成员,《北京文艺评论》将与《十月》杂志原创文学首发平台携手同行,共舞新时代首都文艺舞台的星空。

脱胎自《十月》的《北京文艺评论》,带着上世纪80年代文学黄金年代的精神标识,想要为新时代文艺、为首都文艺评论事业贡献优质的新质生产力。《北京文艺评论》将致力于世界视野下的中国当代文艺批评,推动批评理论与方法论更新,促进具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的批评理论话语建设;倡导文艺理论与批评的“在地性”,对接北京“四个中心”城市定位,回应当下中国鲜活的、变化之中的实践经验,走进时代思想文化的话题现场;主张文艺批评的“破圈”,在坚持主流与专业的同时突破学科的象牙塔,拓展文艺批评的行动边界;崇尚“评论的艺术”,努力推进批评的文体革命,将批评视作与创作同等重要的文学写作,欢迎文风新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文艺批评。

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敬泽系《北京文艺评论》编委会主任。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北京文艺评论》的创办面向新时代文艺现场、也面向文艺的未来发展,试图打破学科、文类的界限,在更广泛的大文艺、大文化视野里,看待新时代正在生成的各种各样新的艺术表达形态、方式和风格。《北京文艺评论》已经敞开了一个非常富有活力、富有生产力的视野,相信这份杂志一定会生机勃勃,在文学、文艺、文化领域中源源不断地贡献创造的活力。

北京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北京文艺评论》社长张爱军表示,十年来,新时代文艺批评广泛地拓展了边界和视野,取得了新的成绩。北京出版集团作为市属大型综合性出版机构,“十月”作为中国的一张文学金名片,创办一份激浊扬清的文艺批评杂志,不仅填补了首都文艺评论期刊出版的空白,更是聆听时代召唤、表达人民心声、镌刻思想足迹的使命责任。

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原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监事长孟繁华在十月文学月启动仪式上代表主办方介绍了《北京文艺评论》创刊情况。他表示,《北京文艺评论》初步显示了其办刊特点,既注重北京的地方性,同时也对全国文艺批评的宏观状况表达了诚恳的看法。更重要的是,《北京文艺评论》有问题意识、有学术水准,相信这份杂志会越办越好。


编辑:路艳霞

打开APP阅读全文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