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08:00
今天,是第40个教师节。
40余年前,诸多教育界代表人士呼吁设立教师节。1981年3月,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等17位全国政协委员提交提案,建议确立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1983年6月,又有19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1984年12月10日,《北京晚报》头版刊登了一篇题为《王梓坤校长建议开展尊师重教月活动》的简讯,发出同样的呼吁:“建议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尊师重教月的活动,该月的一日即定为全国教师节。”
教师节的设立,是为了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也是重新唤起社会尊师重教之风。
40载春风化雨,40载桃李芬芳。
40年来,我国教师队伍量质齐升,专任教师从1985年的大约931.9万增长到2023年的1891.8万,学历层次也在不断提升;40年来,我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健全,“国培计划”“国优计划”相继启动,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高;40年来,广大教师教书育人、培根铸魂,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造就了大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才,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作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教师,无上光荣。一年一度的教师节,是对教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最佳褒奖与认可,是尊师重教蔚然成风的集中体现。
一 尊师重教薪火相传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一个学生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骄傲,一个国家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师作为“惑”的解答者、“魂”的塑造者以及“道”的传承者,值得人人尊敬。尊师就是尊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端赖一代代老师悉心传授。重教就是重人,每个人成才无不自尊师始;重视教师,就是重视孩子、重视教育、重视未来。
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礼记·曲礼》有言:“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遭先生于道,趋而进,正立拱手。”不论何时,遇到先生,都要郑重行礼,这是先哲确立的尊师规范。荀子《礼论》把礼最核心的内容确定为天地君亲师,排名顺序足见师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子贡尊师、程门立雪等脍炙人口的典故,都是我国自古尊师重教的生动例证。
尊师重教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正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根本则在教师。教育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发展建设,重视教育事业发展、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尊重教师这份职业,不仅是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渴望,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现实需求。
尊师重教,是刻在国人骨子里的自觉;尊师重教,是延续个人、家庭、国家希望的火种,必定薪火相传,绵延不绝。
二 做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大先生”
“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理想信念,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的道德情操,启智润心、因材施教的育人智慧,勤学笃行、求是创新的躬耕态度,乐教爱生、甘于奉献的仁爱之心,胸怀天下、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2023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全国优秀教师代表的信中,明确提出并深刻阐释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
新时代人民教师,涵养师德师风,躬行教书育人,不断诠释教育家精神的深刻内涵;许多“大先生”择一事终一生,孜孜矻矻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他们受到世人景仰,也激励更多教师立德修身、敬业立学。
“人民教育家”于漪,90多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用一堂堂生动鲜活的语文课启迪学生心智、涵养学生品格;“人民教育家”卫兴华教授、高铭暄教授坚守三尺讲台、坚持著书立说,推动国家进步;“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桂梅献身教育扶贫,点亮大山女孩的梦想……作为“大先生”的代表,他们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让莘莘学子受益终生;他们乐教爱生、诲人不倦、鞠躬尽瘁,彰显人民教师的仁爱之心和人格魅力。
“教育是我的生命,我热爱我的岗位”,这是“人民教育家”高铭暄先生的庄严宣誓; “如果我有第二次生命,我的选择仍然是教师”,这是中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的开拓者与奠基人潘懋元先生的深情告白; “像松树一样做人,坚挺不拔;像小草一样学习,随处生根;像大海那样待人,容纳百川;像细雨那样做事,润物无声”,这是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顾明远先生自勉的人生信条。话语简单朴素,但句句掷地有声,体现了大先生们崇高的人生境界。
40年来,无数人民教师以教育家精神自励,把“小我”融入教育强国的“大我”之中。一代代老师既学为人师,认真教学,传授知识;又行为世范,以身作则、教会学生处世立身的道理。他们涵养文化、传递温情、传承文明,源源不断地为国家兴盛培养栋梁之材,无愧为“经师”和“人师”相统一的大先生。
三 尊师重教是最好的节日礼物
40年转眼一瞬。在新的历史节点上,回望走过的路,也应眺望未来的风景。
“教师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理应受到尊敬,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盼。延续尊师重教的传统,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不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依旧任重道远。
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党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再次强调“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既期望教育家精神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也明确提出要让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和令人羡慕的职业之一。
要为“燃烧的红烛”添光。40年来,我国教师地位待遇显著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地区、不同学校教师工资待遇等尚有差距。或工资偏低,或职称评定难,制约年轻老师从教的积极性。由于地域经济差异,经济欠发达地区教师待遇不均衡现象仍然比较突出,以致发达地区、城区学校频频到薄弱地区抢挖优秀校长和教师。
重视教师,方能造就良师。只有“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精心从教”,教师才能成为更加让人羡慕的职业、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让人羡慕,就要不断提高老师待遇;受人尊重,就要不断增强教师荣誉感。
40年来,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正在逐步实现。让老师工资待遇等沿时间轴纵向比较有稳定、持续的增长,与其他行业横向比较有竞争力,可以增加老师获得感。
40年来,优秀教师层出不穷,大国良师实至名归。近年来,国家更是不断加大教师荣誉表彰力度,建立了以人民教育家、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为代表的教师奖励表彰体系,既让教师打心底里敬重三尺讲台,也让全社会对教师群体愈生崇敬之心。
要为“辛勤的园丁”减负。40年来,无数教师不负重托,甘于奉献,被誉为“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一群人。越是负重前行,越要为老师减负。近年来,教师非教学负担普遍过重,“指尖上的形式主义”透支了很多老师的时间和精力。比如老师课外要迎接检查、参加评比、撰写心得体会,还要督促学生填写各类表格、在各色APP上学习打卡、完成宣传教育活动布置的作业……非教学任务,与老师年底考评直接挂钩,不做不行,但样样都要做,就意味着留给备课、上课的时间少了。老师教学主业受到严重干扰,难免影响教学质量。
非教学负担重,归根结底是形式主义作祟。破除“上头千头线,老师一根针”,一方面要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不在名单上的要坚决“拉黑”;另一方面要优化考评制度,让教师的待遇不以材料论、不以表演性质的“赛课”“演讲”论。教书育人才是老师的主业,不能倒逼老师“不务正业”。
要为“灵魂工程师”赋权。40年来,师德师风建设始终处于教师队伍建设首位。从强调师德底线,到提倡高尚师德,进而提出教育家精神,师德师风建设内涵越来越丰富。一批批老师躬身践行教育家精神,课堂教学一丝不苟,管教学生从不马虎,融洽的师生关系,既是老师认真履职的体现,也是尊师重教的见证。
但是,近年来,面对违规学生,老师不敢管、不能管、不想管,也成为教育之痛。正常训导与不合理惩戒,仅一线之隔,很多老师拿捏不准。老师合理惩戒学生,家长去学校要说法、去教育局投诉,以致老师权益受到伤害。
在确保师风师德的基础上,应该理直气壮地给老师赋权、为老师撑腰。学校、主管部门要依法保障教师履行教育职责,决不能在“校闹”面前丧失原则。老师行使教学权利,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其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及有关部门应当及时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应给予处分。“教不严,师之惰”,绝不能演化为“教之严,师之错”。
尊师重教,尊的也是育人规律。维护老师正当权益,是尊师重教题中应有之义。
40年前,我们以设立节日的方式向老师致敬;40年来,尊师重教早已蔚然成风;40年后的今天,让我们再道一声:老师,节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