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0 07:49
我是1986年在家门口生产队(现在叫村民组)入的小学,那时教我们语文的老师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也是我的一个自家伯伯,所以我从未喊过他老师,只是按当地习俗称他“老爹”。
他文化程度不高,只是在部队参加过扫盲学习班。他上课用的是我们当地的土话,教拼音也是方言——他教我们“f”“h”和“l”“n”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区分读,这跟我至今普通话仍不标准有很大关系。但他教我们读字读半边的方法却使我获益匪浅。
学完拼音后,我们开始学习识字。为了扩大我们的识字量,本来识字是要借助拼音的,但那时我们除了语文课本,没有任何课外读物,带拼音的少儿读物就更不用提了。好在那时生产队里订了几份报纸,因为全生产队里无人识字,报纸就放在他那里。就这样,他经常把报纸上我们已学过的字挑出来让我们认,有时,也让我们自己在报纸上挑出刚学过的字或以前学过的字来加以练习巩固。
后来,为了能让我们读整篇文章,有一天,他神秘地说要教我们一个读字的“绝招”:遇到不认识的字就读你认识的那个字的半边,一般不会错!他还煞有介事地强调说,这是他在部队时扫盲教官教他的识字技巧。他的话让我们兴奋不已,大大提高了我们的识字兴趣。随后,我们就按他的“读半边字”的方法读报纸,当然有读对的,但更多的时候读得不知所云,甚至是洋相百出。我曾把报纸上写作“蝉”的昆虫“知了”读作“单”;我们全班同学,包括老师在内一直把“反映”说成“反央”。但后来,我们根据生活中的语言,发现某个字读错了,便及时更正过来,这样就又多认识了一个字。时间一长,日积月累,我们的识字量大大提高,以致我在一年级下期,就能完整而顺利地阅读报纸上的整篇文章。这不能不说是这位教我们读半边字的老师的功劳,这也是我上小学三年级就敢读《红楼梦》原著的底气,四年级就敢“创作”所谓的小说《山旮旯的故事》——写了一万多字,竟然还得到了老辈人的称赞;更是我以后上学和工作之后什么大部头都敢拿过来读一读的原因。
最重要的是,这位教我读半边字的“老爹”老师使我对人生充满了自信——面对困难和挫折,总是积极地想办法去解决,让我生活中的很多不可能都变成了可能:我初中一年级就在省级刊物上发表作品,成为我们乡有史以来第一位发表作品的在校生;初中毕业,我以全乡第一名且比第二名高出16分的优异成绩考进中师,成为我们村第一个考出去的人;3年后,我以“十佳特长毕业生”的身份,背着一大摞奖励证书和发表的文章,在近2000名毕业生中成为唯一一位分配到市重点小学的人;工作3年后,我成了当时工作年限最短的区级优秀教师,其间,还多次接受媒体的专访,事迹先后上了当地甚至外地的报纸。
教我读半边字的“老爹”老师更教给了我一个道理:无论工作还是生活,只要用心,办法总比困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