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视听”,副中心核心产业集体亮相服贸会!
2024-09-13 12: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图片

9月12日,2024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在京盛大开展,文旅专题副中心展以“近悦远来 活力通州”为主题,亮相首钢园展区。展区面积195平方米,结合文化旅游和网络视听两大元素,全面呈现副中心在文旅产业发展的卓越成就。







图片



看一看大运河旁的文旅产业



“看,这是通州八景。”服贸会文旅展区中,一面“魔方墙”首先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这面“魔方墙”由4横4纵共计16枚魔方组成,每粒魔方都有4面内容,最上方的一横排魔方根据排列可以组成“近悦远来”“心向往之”“通州八景”和“运河有戏”四组标题,每组标题下的图片魔方也可以跟着排列组合,行成不同主题。

图片

除去承载标题的四枚魔方,余下的12组魔方足有48个画面,其中既有“通州八景”、潞河督运图等文献记载中的通州“老风景”,也有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三大特色小镇等副中心“新名胜”,开槽节、大运河音乐节等各大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也在魔方中悉数亮相。在参观者好奇的转动中,它们将副中心朝气蓬勃的文化生活图景呈现其间。

走过“魔方墙”,展厅一角的墙上展示着副中心文旅在持续发展中形成的“一区一河三镇”产业新格局。以大运河 5A 级景区为首,副中心发掘自身与大运河的深厚联系,通过“运河味道”“运河非遗”“运河有戏”等文化品牌,展现了通州独有的文化魅力。在“运河有戏”演艺品牌展板前,参观者惊讶于副中心丰富的演出资源,台湖爵士音乐节、繁星戏剧村亲子戏剧节、开心麻花喜剧生活节三大主环节近1300场演出,将“活力通州”的城市魅力充分展现。

图片

同时,以北京环球度假区为首的文化旅游区展板也吸引了许多关注,三个特色小镇各美其美,展现了副中心在演艺、艺术创意、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方向上的不断探索,并通过一系列相关政策,搭建园区政策体系,培育文化产业集群。

“通过出台相关细则,副中心在全市首创设立A级政务服务站,可办理市区3488项政务业务,261项便民服务,实现园区企业办事不出园区。”展台前,相关负责人向询问的参观者介绍,目前,副中心共有4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20家区级文化产业园区,23家区级文化空间。





尝一尝大运河上的烟火气息



“来尝一尝嘞,咯吱盒冰激凌。”作为通州名小吃的咯吱盒,在本次服贸会上有了新形象。当绵软的冰激凌碰上酥脆的咯吱盒,产生的味觉体验绝对称得上新奇有趣。要是您觉得这样的“混搭”太过超前,一旁单独售卖的咯吱盒与副中心文创雪糕也能提供更纯粹的味觉体验。

图片

“在本次服贸会上,我们带来了很多‘特产’,像咯吱盒冰激凌就是我们融合副中心特色,在今年服贸会上推出的新产品。同时,我们也在冰箱贴等常见旅游纪念品中增加了副中心三大文化设施的新造型,紧跟副中心日新月异的变化。”北京大运河礼物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逯柏晗说。在副中心展台的售卖市集上,13家副中心企业带来了非遗文创、食品、饰品等种类丰富的产品。著名工笔连环画故事作家刘恩东亲临现场举行签售活动,用《大运河传奇》等书籍向读者打开通往通州文化宝藏的大门。

除了可看可买,副中心展台还有诸多非遗体验活动。展台上精致的镂空剪纸花瓶和人物侧影剪纸都出自广西柳州仫佬族剪纸技艺传承人赖东丽。“只要1分钟,我就能剪出您的侧脸。”赖东丽自信满满地说。参观者被其精湛的剪纸手艺吸引,纷纷驻足观看。赖东丽手中剪刀飞舞,剪裁过程几乎没有停顿。几十秒的功夫,一张新鲜出炉的“剪影”当场完成。参观者接过剪纸连连说,“像啊,真像。”

图片

“从12日到16日,我们每天都安排了现场体验,参观者可以现场体验剪纸、漆扇、内画等非遗项目。”相关负责人说,为了发掘大运河文化,通州区已经举办了多届大运河文化创新创意设计大赛,通过比赛选出具有副中心特色的文创形象,“今天市集中所展示的文创产品,就有不少来自设计大赛。”这位负责人说。

图片






见一见副中心元宇宙与

数字人彰显网络视听产业



一块绿幕背景,一个长桌,一个摄影灯,文旅专题副中心展区内,有这样一个可以“穿梭时空”的元宇宙穿越体验区。体验者坐在长桌后,扫描前方屏幕上的小程序二维码,即可进入游戏《你好,苏东坡》。体验者可以看到屏幕中的自己如同被卷入一幅古代画轴中,置身苏东坡的书斋,并在苏东坡的邀请下在纸张上题字。

图片

这是副中心文旅企业霍巴科技带来的小程序“WonderBox”,该公司技术负责人张琰琰说:“目前我们已经推出了十几个这样的元宇宙虚拟场景,以童话和历史文化题材为主,因为这些是大家在现实生活中无法亲身经历的,应用主要面向展览、景区、商场营造互动体验。比如《你好,苏东坡》这个场景曾经在去年成都的苏轼主题展上落地,上海的图书馆有马可·波罗体验场景,北京的颐堤港有NBA体验场景。”

霍巴科技还曾推出以大运河为主题的元宇宙场景。体验者可以坐在龙背上,乘奔御风,俯瞰运河风光,目前这一场景已落地通州区张家湾的元宇宙应用创新中心。

图片

展区内的另一件高科技产品,是由通州区企业北京黑油数字展览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超写真3D数字人“漕娃”。屏幕上的“漕娃”身着古代漕工服饰,游客可在屏幕前提问与大运河相关的知识。“请向我介绍北京大运河博物馆。”“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不仅是北京建设‘博物馆之城’和大运河文化带的龙头工程,更是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项目......”游客提问后,漕娃立刻滔滔不绝地解答起来。

“‘漕娃’是为大运河而打造的主题IP,数字人结合了当前主流的智能语言大模型,可以实时为参展用户提供参观指引、实时问答,趣味互动等各项支持。未来可以为大运河的文化旅游进行宣传推广,助力城市副中心数字化文旅发展,如变身智慧导游、讲解员,提供关于大运河文化的知识讲解,参与线上媒体渠道互动,线下活动创意推广等。”北京黑油数字展览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利忠介绍。

近年来,副中心高度重视网络视听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北京城市副中心促进网络视听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细则》,布局“四个一”工作机制,招引双落地优质企业50家,建设以紫光VID网络视听产业园为主的网络视听产业集聚区,举办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创意创业大赛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文化产业人才提升计划系列活动,挖掘和培育高层次产业人才,推动网络视听产业不断创新升级。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记者:赵鹏 张群琛 池阳

实习记者:李若晨

摄影: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常鸣

微信编辑:詹一


作者:

副中心之声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