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3 15:04
近日,由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组织起草的北京市地方标准《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平急转换技术要求 宾馆》征求意见稿正在首都之窗网站上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今后,将会有更多的宾馆在应急状态下发挥安置转移群众的重要作用。
作为全国首家“平急两用”型酒店,北京平谷区万达锦华酒店打造了平时用于商业经营,应急时转换为特殊功能的运营模式,率先完成了各类应急和防疫隔离设施的配置与接口预留,成为“平急两用”项目建设运营的典型案例。
宾馆具有建筑密度小,人口密度低,交通便捷,设施设备齐全等优点。将宾馆日常功能与应急避难功能相结合,对于增强北京市整体应急避难能力、提升城市安全韧性水平、加强室内型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但具备平急转换条件的宾馆也有一些特别要求。征求意见稿提到,进行平急转换的宾馆客房数量应在50间以上;周边道路通畅便捷,方便人员疏散、物资运送、车辆进出;应具备独立室外场地或独栋建筑作为经营场地,场地出入口不少于2处,室外场地应具备较开敞空间,满足避难人员入场登记、物资转运,车辆停放、消防疏散和救援工作开展的需要。
在平急转换前应对宾馆的使用风险和启用转换条件开展评估,并制定平急转换方案,宜将功能一致、相似或符合改造要求的原空间有序转换为应急避难场所对应功能区。
比如应急集散区,主要是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集中避险和疏散转移场地,宜由室外空地或前厅转换,应增设或提前预留应急集散设施、标志位置等。前厅公共区域的电子显示屏、商业宣传栏等设施可转换为灾时信息发布设施,展示政府救助政策、避难人员安置与管理、灾情状况、科普宣传、服务内容及紧急联系方式等信息。客房宜转换为应急宿住区,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临时宿住功能。专门在灾时用于特殊人群使用的应急宿住客房,应提前设置或预留安全扶手、无障碍设施或接口。当宾馆内原有厕位数量超出可避难人数使用需求时,应增设应急厕所。具有供水功能的客房宜转换为医疗救治室,设置单独医疗垃圾收集设施,预留为应急避难人员提供伤口包扎、感冒发烧、急救等紧急医疗处置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