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禁毒办:禁毒合作,中美多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环球时报 | 作者 郭媛丹 赵瑜莎

2024-09-14 07:47 语音播报

热点

编者的话:中国外交部官方发布的消息显示,8月底中美两国在北京举行新一轮战略沟通,双方同意继续开展禁毒、执法和非法移民遣返等领域合作。国家禁毒办、公安部禁毒局二级巡视员于海斌8月29日接受《环球时报》专访时表示,中美两国禁毒合作在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未来双方还会继续沟通交流。

两国在禁毒方面沟通频繁

开展禁毒合作是中美元首旧金山会晤达成的重要共识之一,此后,中美两国禁毒合作在多个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首先,两国在禁毒合作上沟通频繁,释放出积极合作的信息。据于海斌介绍,中美相关部门在2024年互动积极。1月30日,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在北京举行首次会议。国务委员、国家禁毒委员会主任王小洪在今年上半年先后三次与美国国土安全部部长马约卡斯举行线下和线上会晤,双方同意就禁毒和执法合作问题继续保持沟通。此外,4月份和6月份王小洪在京分别会见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和白宫国家禁毒政策办公室主任古普塔。7月31日,中美禁毒合作工作组首次高官会议在美举行,中美跨部门联合禁毒代表团参加会议。“此次会议取得了很大成功,中国代表团得到了美方高规格接待,中美禁毒合作的实际进展和成果也得到了包括美国白宫、国务院、司法部、国土安全部等多部门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于海斌表示。

其次,双方合作取得的成果特别体现在物质列管方面。于海斌介绍,中方是言必行,行必果。7月1日起,我们列管了4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是近年来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一次。增列后中国列管的新精神活性物质达到234种。8月初,我们又会同相关部委发布公告,对包括3种可用于制造芬太尼的前体化学品在内的7种化学品实行列管。对此,美国务院官网发布新闻稿称,“这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资料图

不仅如此,双方在情报交流、案件合作等领域取得务实进展。6月19日,中美两国执法部门同时公布一起案件,辽宁省公安机关对美方通报的佟某某涉毒洗钱线索开展工作,依法以涉嫌非法经营(外汇)犯罪对其立案侦查。该案是中美禁毒成功合作的又一典型案例。新加坡《联合早报》称,这是两国今年1月重启禁毒合作以来,中国首次公开展示合作的具体成果。

于海斌长期深度参与中美禁毒合作,在他看来,中美禁毒合作一直以来都是中美执法合作的优势亮点。他表示,中美双方同意在“相互尊重、管控分歧、互利合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禁毒领域对话沟通,共同推进中美禁毒合作深入开展,携手应对全球毒品问题。

中方对美方诉求给予积极支持

美媒报道称,芬太尼是一种合成阿片类药物,用于快速缓解疼痛,其效力据说是吗啡的100倍、海洛因的50倍。由于其成本相对较低,而且成瘾性极强,现在在美国已经泛滥成灾。

“2015年是一个重要时间节点。”于海斌介绍,由于美国吸毒致死人数在当年达到了一个新纪录,从而形成了公共卫生危机。而根据美国国家药物滥用统计中心公布调查数据显示,以芬太尼类物质为代表的合成阿片类药物致死率高达50%。“在这一年,美国执法部门向中方提出,希望中方关注芬太尼类物质的非法制造与走私。”于海斌说,“当时确实有案件显示美国查获来自于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虽然数量不大,但中方对美方的诉求给予了积极支持,也是出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的考虑,防止此类物质在国内形成滥用危害。2015年,我们出台了《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理办法》,通过开展评估、专家论证,一次性列管包括6种芬太尼类物质在内的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2017年,增列卡芬太尼等4种在美滥用问题突出的芬太尼类物质;2018年,又增列2种芬太尼类物质。”

2018年,美国提出希望中国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中美两国禁毒合作从执法合作上升到外交层面。“2019年5月1日,公安部等三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宣布从5月1日起将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此举不仅在国内是创新举措,还使中国成为全球首个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整类列管的国家。相较而言,迄今为止美国都没有对芬太尼类物质实施永久性整类列管。”于海斌补充说,自此之后,美国执法部门向中国通报再未查获来自中国的芬太尼类物质,美方对中国的努力也做出了高度评价。

于海斌讲述了中国对美方在禁毒方面的全力支持的“初心”:中国历史上曾深受毒品危害,“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百年屈辱,中国人民对毒品问题有切肤之痛。“我们对美国人民遭受的毒品危害感同身受。尽管美国芬太尼问题不是中国制造的,而且芬太尼滥用也不是中国的问题,但从保护国际社会免受毒品危害和帮助美国人民摆脱芬太尼危机角度考虑,从防止毒品蔓延危害我人民身心健康、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禁毒理念出发,中国愿意根据国际公约和本国法律,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全力与美国等国加强禁毒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毒品共治。”

采访过程中于海斌不断谈及“互相尊重,平等互利”等字眼,毫无疑问这是中美禁毒合作的重要基础。2020年之后,美国对中方提出了新的诉求,主要是“围绕化学品监管”,涉及跨国交易的化学品监测、单一编码以及相关信息的分享等。于海斌进一步阐述说,美方提出这一诉求的逻辑基础是:虽然没再发现从中国到美国的芬太尼类物质,但从墨西哥或其他地区进入美国的芬太尼类物质不断增加,于是他们认为墨西哥生产芬太尼类物质的化学品来自中国,因为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化学品生产国、消费国及贸易国。但事实上,美国的这种逻辑是完全不通的。首先,化学品是有两面性的,其可能被不法分子拿来用于制造毒品,但更多的是用于工业生产生活。人类的日常生活离不开化学品。“目前,可用于制毒的化学品分已列管的易制毒化学品和非列管化学品,对于易制毒化学品,美方的诉求是合理的,也可以提升我们管制化学品的监管水平。针对易制毒化学品,我们不但有单一的海关编码,还建立了从生产、经营、进出口、运输、购买、仓储等全流程可追溯的闭环监管体系。”于海斌表示,“对于易制毒化学品,我们的理念与美方的要求是契合的,但我们反对美方将适用于易制毒化学品的要求扩大化,用于非列管化学品。对于非列管化学品,无论是世界贸易组织还是国际海关组织都没有分享信息的机制和条件,任何国家都无法对海量的化学品进行单一编码,对其实施全流程的监测,更无法做到信息分享。而美国所关注的用于制作芬太尼类物质的化学品世界上绝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实施管制,美国自身也仅仅对个别化学品进行管制。”

“这就比如一场战争,因为立场不同,我们能够理解利益相关方可以制裁武器供应商,乃至制裁钢铁供应商,但最后制裁到铁矿石的供应商可谓不可理喻。”于海斌表明,美方号称要打击全球毒品和全球合成阿片类毒品的产业链,但他们恰恰忽略了所谓的产业链既可能是毒品的产业链,同时也可能是医药生物化工产业链。

“钱德勒”之死暴露美国芬太尼危机的真实源头

热播长达十年的美剧《老友记》钱德勒·宾的扮演者马修·派瑞于去年10月被发现溺亡于家中浴缸,在当时被视为一场意外。近日,美国检方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最新调查进展称,尽管知道会给派瑞带来极大危险,一个“庞大的地下犯罪网络”仍然利用他药物成瘾一事来牟取暴利。“钱德勒”之死揭开了一场美国式的“慢性毒杀”,而这件事恰好反映了美国芬太尼危机的根源之一。1997年,派瑞在一次事故中受伤,当时医生给他开了大量镇痛药奥施康定(阿片类镇痛药)。

“这种由美国普渡制药公司研制出的阿片类药物上市于1996年,该类药物有非常明显的成瘾性,但普渡制药公司故意隐瞒阿片类药物的危害性,大肆推广造成多达700万美国人的药物依赖。”于海斌表示。

短暂的止痛造成了长期的药瘾,派瑞被推入一场药物滥用的漩涡,派瑞的遭遇是美国上千万药物滥用者的缩影。这一事件足以证明:“美国的芬太尼问题不是中国制造的,中国不是美国芬太尼问题的根源。”于海斌说,“美国应对阿片危机委员会2022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美国芬太尼危机的初始是源于处方药的滥用。”

根据于海斌介绍,除了制药公司故意隐瞒、医生滥开处方,还有美国监管不力以及禁毒政策失衡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导致了阿片类物质在美国大行其道。当美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加强了处方药的管制,但为时已晚,在处方药获得难度加大的情况下,不少滥用者开始将目标转向更为危险的地下加工厂非法生产的阿片类物质。在此背景下,贩毒集团直接通过化学合成即可生产的芬太尼类物质受到欢迎,芬太尼类物质等新精神活性物质的毒性是吗啡的几十倍、上百倍,一旦滥用者购买到含量超过安全限量的芬太尼类物质,吸食后极易导致死亡。也因此,芬太尼致死问题在美国国内是一个两党都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也是两党重大关切。

2022年8月,针对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不顾中方强烈反对和严正交涉执意窜访台湾,中国外交部宣布包括暂停中美禁毒合作在内的八项反制措施。在此期间,针对毒品滥用,美国为了向国内民众有所交代,不断向中国政府施压和甩锅,甚至操弄将美国国内毒品危机国际化。2022年8月后,美司法部、财政部以涉芬太尼问题为由起诉、制裁我国31家企业、39名个人;2023年9月,美总统拜登向国会提交并发布年度《国际禁毒战略报告》,将中国认定为所谓的“主要毒品来源国”;2024年4月,美国会众议院“中国特设委员会”诬称中国政府补贴芬太尼企业出口退税等等。这些抹黑攻击纯属无中生有,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于海斌强调说,中美禁毒合作与两国外交关系发展的总体态势密切相关,不可能孤立存在。“在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我们愿意和美国政府积极开展禁毒合作,但若美方一边无视中方的诚意和努力,一边还在各领域对我遏制打压,甚至侵犯我底线,我们也不得不做出应有反应。”


编辑:李拓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