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立秋后,因雨水延迟,花粉浓度并没有快速上升。近日,北京地区马上进入秋季花粉高峰期。目前,已有大量患者出现了严重的鼻塞、咳嗽、打喷嚏等症状。在花粉季,花粉过敏患者常会出现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皮炎等症状,严重的可引起过敏性哮喘、血管性水肿和休克等。
为何会出现过敏反应?
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可以识别我们接触的物质是否有害,仅对有害物质做出防御。而过敏患者的免疫系统通常把一些原本无害的过敏原,例如秋季的各类杂草花粉(蒿草、葎草、黎科等)误认为是有害物质进行防御,从而引起花粉过敏的各类症状。
在花粉过敏的患者中,IgE是非常重要的生物标记物。IgE是免疫系统的“侦察兵”,能快速识别过敏原。当IgE发现有过敏原进入体内后,会迅速携带“弹药包”(肥大细胞)捕获过敏原,与此同时,“弹药包”会释放出全部“弹药”(各种炎症因子)来攻击这些过敏原。这些炎症因子在攻击过敏原的同时,也会对机体正常组织造成影响,于是就出现了打喷嚏、流鼻涕、眼痒,甚至喘憋、咳嗽等症状。
治疗方式有哪些?
花粉过敏最常见的相关疾病是过敏性鼻炎。症状发作就好比一场大火,IgE就是导火线,我们针对鼻炎的各种治疗策略就如同消防员,可切断导火线,从源头避免火灾发生。
目前,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案包括:环境控制、常规药物治疗(口服抗组胺药物、口服白三烯拮抗剂、鼻喷激素、鼻喷抗组胺/胆碱能/减充血剂)、靶向生物制剂治疗(抗IgE单抗等)、过敏原特异性免疫治疗、手术治疗等。
针对花粉过敏诱发的过敏性鼻炎/哮喘,抗IgE靶向生物制剂治疗是这几年比较新的治疗方法。抗IgE治疗可直接针对发病核心,降低游离的IgE水平,起到消防员“灭火”作用,是我们防治秋季花粉症的“妙招”。
如何使用这个“妙招”呢?
首先,预防为王。对于花粉症也就是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推荐在花粉过敏期前1-2周进行干预,起到预防效果。同时,治疗应贯穿整个花粉期,一般来说使用至少应用8-12周。
其次,症状控制为主。当花粉过敏的患者出现季节性症状加重合并哮喘的症状时,建议及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入抗IgE单抗改善临床症状,防止疾病进行性加重。
再次,全程干预要重视。年复一年,花粉症患者饱受季节性发作的侵扰,脱敏治疗作为唯一“根治”方法,有条件的患者都建议积极使用,在脱敏过程中联合抗IgE单抗的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综上所述,秋季花粉过敏患者要及时关注过敏原,关注花粉播报,采取科学防治措施。
来源:变态反应科
作者:王晓艳
图片:北京世纪坛医院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