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漫画学化学,走进厨房里的化学游乐园
北京晚报 | 作者 顾春晖

2024-09-15 12:28 语音播报

京报读书
进入
京报读书
阅读更多内容
+ 订阅

《藏在厨房里的化学实验》

顾春晖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老话说的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不过,老话的声音逐渐式微,另一种说法却逐渐聒噪起来:“日常买菜只需加减乘除,物理、化学又离生活相去甚远。我们为什么要学习数理化。”这种想法相当危险,它将热血少年从“星辰大海”拉向实用主义的泥潭,这只能让我们返回曾经封闭、愚昧、自私的小农经济。

曾几何时,乡村的“巫婆”“神汉”利用民众对化学反应的无知,用奇异的化学反应现象装神弄鬼,骗取钱财。随着基础教育的普及,虽然“巫婆”“神汉”不复存在,但还是有不少宣传利用人们对化学的刻板印象,行伪科学之实,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20世纪80年代,骗子王某屡次表演“水变油”的障眼法,骗取资金4亿元。不少植物萃取类产品还在宣传“本品不含化学物质”。2015年,某品牌化妆品打出“我们恨化学”的广告语。后来在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的抗议下停播,我当年也参与了抗议的联名与声援活动。

“小时候我吃了很多东西,都记不清是什么了,但我知道它们中的一部分变成了我的骨和肉。”这阐述了青少年时期学习基础学科的重要性。教育学家怀特海指出:“当一个人把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忘掉,剩下的就是教育。”化学教育能够塑造严谨的逻辑、唯物世界观、科学的方法论与处理问题的一般解决方式。如此来看,即使未来不从事化学相关职业,开展基本的化学教育也是相当有必要的。

作为人民教师,我深感化学科普工作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我曾接触欧姆社(一家日本出版社)的一套漫画学科课本,并完整地读完了《线性代数》那本书,让我眼前一亮。这本书以连环漫画的形式讲述了主人公的社团生活,社团活动中完整地讲述了线性代数的知识体系,还配了一些练习题。

说实话,我国漫画科普作品不少,但内容分散的居多,很少看到能像外国作品那样,将学科知识体系、教学大纲内容完整地融入作品,形成一本可以让适龄学生阅读的“漫画入门课本”。受国外优秀作品、优秀课例启发,我希望能将漫画式表达与游戏化交互融入化学教育,做一本有中国风的“漫画入门课本”,让作品兼具可读性、系统性与严谨性,这便是本书创作的思路与缘起。

漫画和游戏曾被视为孩子的“精神鸦片”,被老师与家长视为洪水猛兽。但我坚持认为,漫画和游戏是学习路径而不是结果。倘若二者能为掌握知识服务,势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学科知识是生活经验的升华与朴素总结,我常嘱咐我的学生,体会化学最好的方式就是参与家务劳动。从传统手艺的“煎炒烹炸”,到风靡全球的“分子料理”,化学从来没有远离厨房,远离我们的生活。为此我设计了“厨房一家人”场景,结合“哥哥在饭店勤工俭学”与“哥哥帮妹妹辅导化学”两条主线,将九年级上下册知识和一些必要的化学常识串联起来,编成了一整篇其乐融融的故事。书中的家庭成员就是隔壁饭店的模范夫妻、邻家的学霸大哥和俏皮小妹,他们个性饱满、相互温暖、其乐融融。时间匆匆而过,当哥哥踏上大学求学的飞机,我们的故事即告一段落,我们也完成了最后一课。

为了提高低龄群体的接受程度,我在书中设计了许多有趣比喻的类比。例如,将元素周期表比喻为超市的货架、将化学用语的规律类比为英文的语法、将氯化钠的形成比喻为“钠同学”将电子作为礼物送给“氯同学”……这些类比不仅降低了理解概念的门槛,在未来学习中,这些思维方式也会有所裨益。

在学习化学的同时,我也积极引领孩子认识到化学的影响与社会价值。例如介绍乙醇的时候,我以“飞花令”的形式展示了我国古代酒诗文化,又介绍了酒精中毒的原理、讲述了中外关于禁酒令的奇闻轶事,引发孩子对不良嗜好的反思。介绍二氧化碳的时候,我专门科普了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的关系,并介绍了我国的“双碳”政策,让孩子感受到我国政府与化学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与担当。

除此之外,我用大量的篇幅鼓励孩子参与家务劳动、与家庭成员经常沟通。除了在厨房即可完成的动手小实验外,连环漫画中的劳动场景、美食的制作过程都是真实可靠的。孩子真的能根据书中的描述,在家长的协助下将一道道中华美食呈现在餐桌。

最后,我希望在读过《藏在厨房里的化学实验》后,有更多的小朋友从此书收益,家长能够在陪读过程中增长见闻,家长和孩子在实验互动的过程中能够增进感情。如果孩子们能够从本书中感受到化学学科的乐趣,有意愿阅读更多与化学相关的书籍,开启深度学习之旅,我将倍加欣慰与欢喜。

京报读书

编辑:高悦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