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8 19:41
9月17日,“十一”黄金周车票开售。许多人抢到了票,晒出了截图,但也有不少人因为没抢到票唉声叹气,希望在第三方平台上捡漏。据报道,铁路部门再次强调,在购买车票时,某些第三方平台会通过各种话术诱导旅客“买短乘长”,希望旅客提高警惕。
旅客并非情愿“买短乘长”,也不是对第三方平台的忽悠毫无察觉,但架不住各种话术的轮番轰炸。在热点时间的热点线路上,“一票难求”“放票秒没”的烦恼,仍困扰着不少旅客。有的第三方平台就宣称利用技术手段自动化“秒杀”抢票,使用各种话术营造不通过第三方平台、不购买“加速包”“付费会员”就抢不到票的氛围,诱导旅客先买一张到中途某站的短途车票检票上车,然后再补票,继续乘坐到最终的目的地站。假日期间,铁路部门本就运力紧张,一旦“买短乘长”的旅客过多,很容易导致列车超载,无法正常开行。这不仅干扰正常购票旅客出行,还可能造成列车晚点,影响铁路系统的运行秩序和安全。
为阻止第三方平台忽悠旅客“买短乘长”,铁路部门多次明确宣布从未授权任何第三方平台发售火车票,没有任何购票加速包、购票会员费、挑选车厢座位费等额外收费。9月1日,新版《国铁集团客规》正式实施,明确提出在无运输能力时,列车有权拒绝“买短乘长”旅客补票和继续乘车。时隔几日后,铁路部门再次发声,就是点明“买短乘长”不是第三方平台的抢票秘诀,这既是对旅客的善意提醒,更是对第三方平台的严肃警告,给第三方平台的花招画上休止符。
既然是忽悠,那就涉嫌虚假宣传;既然是花招,那就涉嫌破坏火车票的市场秩序。与其让铁道部门一再发声明去应对谣言,与其一再提醒广大旅客不要上当,不如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主动出击,对第三方抢票平台进行监管,该规范的规范,该查处的查处。刹住故意诱导旅客“买短乘长”的风气,就得让第三方平台不能忽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