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米高的烟囱
经艺术加工后颇具时尚感
整齐排列的红砖肌理给老砖厂
披上“新外衣”
下沉广场的错台设计
让文化传承与休闲娱乐有机融合
……
这里曾是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的新都砖瓦厂旧址,也是老砖瓦厂最后一座砖窑,这里曾为人民大会堂等北京十大建筑供应建筑用砖,为国家重要建设工程和北京市早期城市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时光流转,随着社会发展和城市更新,这座承载着历史与荣耀的砖窑如今以一场华丽的蜕变,成为城市中的新景观,一个集公共交流、文化休闲于一体的“砖窑里”城市新空间,继续以新的面貌和姿态,传承历史文化记忆,讲述城市发展故事。
当“沧桑”的底色,邂逅新时代的色彩,在这片底蕴深厚的“舞台”上,将会产生什么样的碰撞?
01
完成历史使命的老砖厂
西三旗街道砖窑工业遗址项目位于建材城西路南侧,北邻海悦梧桐苑居住区,南至英润路,原址为新都砖瓦厂。据悉,新都砖瓦厂的故事始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热潮。1953年12月,砖瓦厂开始筹建,定名“国营华北新都总厂”,历经五个月紧锣密鼓的施工,四座配备54门的轮窑竣工,标志着砖厂的正式建成。1954年4月,新都砖瓦厂正式投入生产,并研制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粘土空心砖,先后为人民大会堂、中国国家历史博物馆、工人体育馆等“北京十大建筑”贡献青砖数十万块、粘土空心砖1200万块。
新都砖瓦厂旧照,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城市的发展,北京砖厂开始进行大规模转型。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绿色改革使得砖厂的烧制燃料由烟煤改为废炉渣和城市建筑垃圾,每年处理近3万吨废炉渣和14万立方米建筑垃圾,使燃煤量从每年2万吨减少到800吨,20年消纳垃圾量堪比一座百望山。
新都砖瓦厂旧照,摄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在环境治理和产业升级的政策指引下,砖厂改进工艺,年产8000万块砖,助力周边社区建设。随着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和环保要求的提高,砖厂的生产逐步减少,最终于2012年停产,结束了它58年的历史使命。
新都砖瓦厂旧照,摄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如今,在这片土地之上,秉承保留工业文化遗存、挖掘城市历史记忆、恢复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地区群众情怀的理念,焕新“砖窑里”工业遗址,塑造融汇人文、科技、艺术的公共文化艺术交流空间,让工业遗址在时光轮转和城市功能迭代中,焕发新的生机。
2
涅槃重生后的新空间
走进“砖窑里”,南北长180米、宽18米的北京最老轮窑依旧保留了红砖的外貌,高大的烟囱顶部进行了艺术加工。西部空场则打造成都市花园,北侧入口是文化记忆展示区,硕大的时光环上,镌刻着新都砖瓦厂的辉煌历史;中部是中心景观区,旱地喷泉成为点睛之笔;南部是交流洽谈区,以砖窑的“特产”红砖造景,用景墙、汀步、户外吧台、活力广场等设施,满足周边人群的多元功能需求。
窑门周边凸起的扶壁转化为中空的墙体,侧面仍然保留了原砖窑砌砖方式的构造细节。步入大厅,一个轻质的螺旋楼梯围绕着烟囱盘旋而上,可以直接到达屋顶平台。楼梯的几个休息平台在空中插入烟囱内部,产生了丰富有趣的空间互动。外部光线从透明的顶端倾泻下来,经过铝板的过滤后变得非常柔和,在一个多种浅灰色材料构成的大厅中营造出了一个美术馆般的光影体验。
3
公共文化新地标
砖窑工业遗址项目秉承文化传承、自然生态、景观活力、视觉整体四大原则,通过创新和传承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改造,规划有文化记忆展示区、中央核心景观区、休闲活动区、交流洽谈区四大功能区,打造包括图书阅读、艺术体验、创新剧场、咖啡社交、休闲餐饮、科普美育等多功能区域的公共文化艺术交流空间。联合国家图书馆、文联、美协等机构,提供丰富图书资源,将不定期举办各类主题画展、艺术品展出、音乐鉴赏会等。同时依托中国教育电视台平台资源,为儿童提供舞蹈、体能、围棋、文化课堂等全方位素质教育课程等。
据讲解人员介绍,这里将定期举办一些文化类活动,服务周边居民和科研工作者,作为城市社区生活和休闲功能的补充。在“星海剧场”的室内区域,引入了文化体验、知识科普、艺术美育等多重业态,满足周边人群的多元功能需求,打造公共交流和文化休闲空间。
海淀是全国人工智能发展高地,在“砖窑里”,市民可随处感受AI带来的便捷体验。在咖啡区域,自动咖啡机可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通过机械手臂,在75秒内完成咖啡制作和拉花的全过程,并提供多种咖啡品类和定制拉花图案的选择。
“文脉传承+科技赋能”是砖窑遗址改造的一大亮点,烟囱作为砖窑文化的重要呈现,在其内壁打造了一个沉浸式观影体验区,通过先进的声光电技术,带来震撼的沉浸式光影体验。置身于烟筒内,只需轻微仰头,便能感受到由多个场景无限延展的视觉奇观。从科技幻想、自然景象到艺术展览,在光影的流动中,仿佛进入这片繁花似锦的虚拟世界,体验极致的景深视效与生动的全息效果,享受这场如梦似幻的奇幻之旅。
老砖窑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岁月变迁,见证了西三旗地区从“建材城”向“科学城”的华丽转变。如今,老砖窑虽然已退出历史舞台,但它依旧承载了西三旗地区几代老建材人的奋斗回忆,那份奋斗精神也将成为独特的城市符号。砖窑工业遗址项目的意义,不仅是砖窑工业遗址本身的意义,而已成为沟通历史与未来,承载历史记忆与群众情感,将生活温度与时尚文化充分融合的载体。未来,“砖窑里”将进一步延续历史文脉,赋能城市更新,筑就海淀文化新地标。
内容来源:海淀网(内容有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