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19 17:16
二柏搭枝
抗日洞
密云古村落众多,市级以上的传统村落就有十余个,多分布在长城沿线。虽无史料证明杨家将到过密云地区,但他们的故事却在密云广为流传,甚至有很多地名和村落与其有所关联,带着浓重的杨家将传说色彩。太师屯镇的令公村,就是其中比较知名的一个。
令公村三面环山,蜿蜒的安达木河从村庄西南处流过。安达木河最初曾称“乾塔木河”,明代才称“安达木河”。安达在蒙古语中有“结拜”和“兄弟”之意,安达木河是由发源于河北滦平县和承德县的两条小溪在密云境内汇聚而成,像两个河北兄弟在密云走到了一起,名字中带有“安达”,大概也是取兄弟之意吧。安达木河为潮河支流,在桑园村西注入潮河,最终流进密云水库。
于明代初期形成规模的令公村,最初的村名已无考,后来之所以称“令公村”,是因为和几十里外的古北口令公祠(也称杨令公庙)有一些联系。令公村有70个姓氏、近800人,王姓为村里较早的姓氏之一,也是第一大姓,占总人口60%以上。王姓的先祖为明代商人王统,早先经商来到古北口,在令公祠附近定居,为躲避边关战乱携家眷迁至此地后,为了纪念原居住地的令公祠,就把这里叫“令公庄”了,后改称“令公村”。
为加强蓟镇长城沿线防御,明隆庆五年(1571年),村内建成“令公城堡”并驻有军队,隶属于蓟镇西协四路之一的曹家路。城堡坐落在安达木河峡谷东侧的平台上,东有“青龙”之称的石盆山,西有“白虎”之称的西山尖,龙虎左右,背山靠水,据险设堡,固若金汤,非常符合古人的风水理念。
城堡军事位置优越,西北距金山岭长城约10公里,东北距司马台长城约7公里,和两段著名长城形成掎角之势,长城一旦发生战事,堡内驻军可迅速驰援。城堡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地势南低北高,城墙北短南长,略成簸箕形,占地面积五万多平方米。位于城堡中轴线处砌有一道高约一米的毛石矮墙,把城堡一分为二,分出办公区和生活区。
城堡虽规格不高,但功能齐全,衙署、校军场、兵器库、兵营、伙房、粮草库、马厩等一应俱全。城堡唯一的城门设在西侧城墙偏南处,称“清野门”,上建起脊式望楼一座,站在上面,近可观南北河谷,远可望长城烽烟。
清代《顺天府志》和《密云县志》中,这里称“令公堡”,直到民国初期,才称令公村。城堡内现存多处古迹,有明清传统民居、明代水井、清代戏台和观音寺遗址等。明代挖掘的水井曾是堡内唯一饮用水源,井深6米,内壁以毛石砌成,井口直径约一米。村民有取水时自觉排队、互相礼让、年长者先的传统,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井口礼让”文化,传遍十里八乡,成为美谈。这座距今已有450多年历史的令公城堡,2013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立碑保护。2016年,令公村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上世纪70年代,村里曾出土一批辽代的砖瓦、锅灶、陶片等物,可见辽代时此地就有人居住。村民中流传着一段古老的歌谣:“令公村,靠北坡,金银财宝十八锅;朝阳洞,万花山,二柏搭枝好神仙。”歌谣传了多少代,谁也说不清,但简单的几句话,却给村庄蒙上了一层古老神秘的色彩。“金银财宝十八锅”是什么?到底在哪儿?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听了也只是淡淡一笑,只说旧时经常有南方人到此寻宝。
令公村曾有五座寺庙:北墙内观音寺(俗称菩萨庙)、万花山下三清宫(俗称二柏搭枝庙)、村东头关帝庙(俗称老爷庙)、村西头五殿阎君祠(俗称五道庙)、村北头尼姑庵。这些寺庙,建成的具体年代不详,大多毁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村里老人依稀还记得当年寺庙的规格模样。
建于城堡西北角的观音寺,是城堡内唯一的寺庙,当地人更愿意称它菩萨庙,因为建于城堡后端,也有老人叫它后庙。观音寺山门前有13级石条台阶,院墙以山石垒成,庙门内有青砖照壁,照壁后还有一棵粗大的国槐。正殿里供奉着泥塑菩萨像。1966年菩萨庙被拆时,曾从房基下挖出古代铜钱四百余公斤。
位于村北仙居谷景区万花山脚下的三清宫,相传始建于宋金时期,几经焚毁又几经重修,最后一次修缮是2013年,是令公村唯一保留下来的庙宇。正殿两间,门口挂有木质对联“道是天上神仙本,德为人间富贵根”,横批为“祥光普照”。殿内供奉着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和太清道德天尊,两侧还供奉护法神像。西侧有耳房一间,供奉送子观音;东侧为配殿两间,为道人住房。东南处有石碑一通,已经断为四块,碑高140厘米、宽68厘米、厚20厘米,碑首刻空心小篆“玄境遗芳”四字,碑面阴刻楷书碑文,字迹已残缺不全,可见“万花山朝阳洞碑记”,写有万花山朝阳洞地理位置、周边自然环境、洞内居住两位隐者及立碑人身份姓名等内容。旧时令公村每年农历四月十五都要举办庙会,从城堡内戏台开始,以三清宫为折返点。
不过,比三清宫更加声名远扬的是正殿前的两棵侧柏。侧柏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挂有铭牌,为一级古树。两树大小相差无几,相距4米,树高约25米,根部直径1.5米。两棵树主干约10米高处,横生着很多枝桠,枝叶交搭一起,合围成遮天蔽日的巨大树冠。
传说这两棵树原本是一对情侣,私订终身后因家庭反对,逃到此处留了下来,死后被神仙点化成两棵树,又可以终生厮守了。从正面不远处看,两棵树身形巨大,一左一右站定,手臂缠绕在一起,搭起一个庇护伞,护佑着三清宫正殿。神仙施恩点化,树长大后护佑神仙,成了一段佳话。久而久之,二柏搭枝庙的叫法被更多人认可,名头越来越响亮,三清宫反而很少有人叫了。
离此不远处的西坡上有一个自然形成的山洞,洞口朝东,向斜下方延伸,直径一米多,深不见底。日出时阳光直射于洞口之上,金黄一片,因此得名“朝阳洞”。明代以前,先后有两位道士在此修炼,并仙逝于此。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镇守曹家路、吉家庄(营)、黑谷关等地官员,及密云后卫儒学贡生等人拜谒凭吊后,在洞旁立下“玄境遗芳”石碑。清末,此碑被山洪冲倒,断为四截,被移到三清宫院内。在朝阳洞不远处还有一处天然洞穴,深和高各三米多,周边植被茂密。抗日战争时期,有村民为躲避战火到洞内藏身,后百姓亲切地称之为“抗日洞”。
令公村有三种特产闻名密云。其一为小米,多种在坡地之上,使用农家肥,谷穗粗壮,颗粒饱满,色泽深黄,煮成粥饭全村飘香。其二为毛栗,因日照充足,栗子含水量少,个头虽不大却软糯甜香。其三为红薯,独特的沙土地使红薯皮薄瓤润,个大色红,绵密沙甜,晒成红薯干后有嚼劲、易保存。令公村地少土薄,这三种特产产量并不高,村民很少出售,多用来招待远方亲友和客人,令公村人觉得特有面子。
令公村位于“长城文化旅游发展带”上,民俗旅游发展得红红火火,特别是位于村北的4A级景区仙居谷,山清水秀,景色迷人,已成为京郊著名的网红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