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尝咱这葡萄,甜到心里!”“有这水肥一体化、太阳能杀虫灯等技术,产量都提高了!”“大家好,欢迎直播间的家人们,这是早晨新摘下来的果子……”
丰收时节,橙黄橘绿、麦熟鱼肥。75年时光荏苒,我国实现了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迈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跨越。在广袤的华北大地上,延庆、怀来、赤城三地携手并进共同演绎着农业发展的精彩篇章。三地于2023年签订了《协同发展框架协议》,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大沟通对接协作力度,推动协同发展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从云州水库到白河堡水库,再到官厅水库,一条河,一脉水,将赤城、延庆、怀来串联到了一起。三地几乎相同的气候条件,为农业发展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丰富多样的农产品,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希望。
开车穿越河北省怀来县桑园镇沙营村、石门湾村、暖泉村、夹河村,放眼望去,两旁的葡萄第一眼望不到尽头。清晨,一场细雨刚刚飘过,远处,轻纱般的晨雾尚未完全散去,葡萄藤上的水珠晶莹剔透,而颗颗葡萄则像是被水洗过的紫宝石和绿宝石,饱满圆润。园内,果农的身影若隐若现,忙碌地穿梭在葡萄园里。
“我们家三代种植葡萄,皮薄、香甜,味道绝对不一样。”种植户侯树宏高兴地说。沙营村的葡萄种植历史悠久,以口感鲜美、甜度高而闻名。
葡萄园内,侯树宏忙着采摘葡萄、装箱。据他介绍,这片葡萄园面积有10多亩,目前种植有阳光玫瑰、美人指、白马奶等多个优质葡萄品种。“后面我们还是要做优质葡萄,严格实行限产限量,经过疏穗、疏粒,每穗保持合理粒数,保证营养充分供给,让品质更好。”侯树宏说。
“从7月下旬开始,基地的葡萄就陆续成熟了。有很多延庆、赤城的老客户来订货,也有专门过来采摘游玩的。”侯树宏说,“现在来采摘订货的客户逐渐增多,最多一天接待近20波游客。”
2019北京世园会、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成功举办, 为延庆、怀来、赤城三地带来了资源与机遇的双重助推。如今,越来越多的大型体育赛事等文体旅活动落户这里,三地不断深化产业共建,共同培育“延怀河谷葡萄”地理标志品牌,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
在延庆的田间地头,张山营镇的苹果套袋工作已进入尾声,再有一个月就能采收了。
“这几年张山营镇的苹果知名度越来越高。慕名前来购买的游客也很多。尤其是北京冬奥会后,来旅游采摘的游客更多了。”
游客采摘苹果(资料图)
张山营镇积极布局,通过开展丰收节等系列活动,组织果农参加农产品展销。通过面对面的交流和展示,成功地与许多采购商达成了合作意向。同时,借助网络直播的东风,开展直播带货活动,大量的订单纷至沓来。
凭借过硬的品质和优秀的口碑,每年10月中下旬苹果丰收后,在1个月的时间内,靠着“老顾客”的购买,张山营镇就能完成200余万斤苹果的销售。
在赤城的甜梦农场,同样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这里种植着各种有机蔬菜和水果,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甜梦农场内青梅成熟
“农场建于2010年,占地面积有800余亩,种植了苹果、梨等果树6000余棵,还有野生中草药40余种。苹果种类也很多,像北海道、嘎啦、金红等,因为地理条件,距离延庆也近,所以来采摘的延庆游客也很多。”农场负责人孙利说。
仅靠采摘收益还是比较单一,从长远发展来看很有局限性。从2021年起,甜梦农场开始尝试走农文旅融合之路,将果品采摘与研学、娱乐休闲融为一体,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和学生前往。
孙利介绍道,为了“破局”,甜梦农场实行以农促旅,以旅带农,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积极申报赤城县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赤城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农林专业学生实训基地,学生们可以在农夫记忆博物馆内,了解到上世纪40年代农村生活的旧貌,还可以在采摘园里干农活,感受劳动的艰辛。“截至目前,已经有超过1万名中小学生参加过我们的研学课程。研学课程不仅要让孩子们玩,还要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有收获。” 孙利说,“大自然就是最好的学校,农场就是最好的教室,田野就是最好的课堂。”
在延怀赤三地的农业发展中,“新农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怀揣着梦想和激情,回到家乡,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朱小华深知,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中,科学技术是关键的驱动力。因此,她积极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开展合作,这种合作成为金粟葡萄种植基地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石。金粟葡萄种植基地展现出强大的创新能力,不断推陈出新。其中,独特的设施葡萄“一年两熟”技术、“促早”和“延迟成熟”技术的攻克,堪称葡萄种植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这些技术的成功研发,打破了传统葡萄种植的时间限制,大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供应周期,使得葡萄能够在不同的季节满足市场需求。
不仅如此,合作社还精心筛选出适宜一年两熟的葡萄新品种12个。这一成果背后,凝聚着朱小华和她的团队无数的心血,也体现了他们对葡萄品种改良的执着追求。凭借这些成果,合作社已经拥有了6项技术发明专利,这是他们科技创新能力的有力证明。
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内晶莹剔透的葡萄
如今,金粟种植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众多荣誉加身的模范基地。它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市级“双学双比”示范基地,更是“延怀河谷”葡萄产区最大的温室有机葡萄种植基地。这些荣誉,是朱小华和她的团队多年来辛勤努力和创新探索的结果。合作社的高端产品已成功打入北京、香港、广州、深圳、上海等多个市场,其中冬季葡萄的平均价格达到每斤100元,这样的高附加值使得合作社年产值能够达到1000万元左右。这不仅体现了市场对金粟葡萄的高度认可,也反映出朱小华团队对产品质量严格把控和精准市场定位的成功。
谈到未来,朱小华有着更为宏伟的规划。她说:“我们将继续依托葡萄产业,紧紧借力科研院所的科技优势,不断开发新的葡萄品种,进一步扩大葡萄种植‘一年两熟’和‘早中晚熟’的规模。”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带动更多的农户走在有机葡萄种植的前沿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
在赤城县嘉雨家庭农场,返乡创业人闫志国正在直播推介农场里的特产。嘉雨家庭农场位于赤城县后城镇董家沟村,这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非常适合发展生态农业。
闫志国曾在外地打拼多年,看到家乡的发展机遇后,毅然决定返乡创业。他投资创办了嘉雨家庭农场,种植榛子、苹果、梨、鸡心果等。如今,农场的规模不断扩大,效益也越来越好。
“刚开始我是想打造一个集鲜花观赏、露营为一体的旅游目的地,由于缺乏经验,失败了,然后就想到了榛树、果树,一开始想的也是简单,没想到里面门道这么多,要学的也很多,我就开始阅读大量有关书籍,通过网络找专业老师、有经验的农民请教,现在,我逐渐掌握了种植技术。”闫志国说。
“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家乡的农产品走出大山,让更多的人品尝到我们的绿色食品。”闫志国坚定地说。
延怀赤三地积极引进新技术,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水肥一体机成为三地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在怀来县的丰禾庄园,这里不仅是一片充满生机的葡萄园,更是设施葡萄和葡萄苗木繁育的重要基地,在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乡土专家”王正孝的默默耕耘与辛勤付出。
“传统的种植方式是远远不够的。要想让怀来的葡萄产业在市场上更具竞争力,必须引入新的技术和理念。”王正孝告诉记者。
走进丰禾庄园的葡萄大棚内,一排排整齐的葡萄架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像是训练有素的士兵。葡萄藤顺着架子蜿蜒攀爬,它们的枝叶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生命的光泽。那翠绿欲滴的叶子,一片挨着一片,像是一把把精致的小扇子,微风拂过,轻轻摇曳,仿佛在低声诉说着葡萄成长的故事。
在王正孝精心钻研的控温技术的呵护下,葡萄们享受着适宜的生长环境。“温度是影响葡萄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为了实现精确控温,在葡萄园里安装了先进的温度控制系统,根据不同葡萄品种的生长需求,以及不同季节的气候变化,精心调整温度。无论是寒冷的冬日还是炎热的夏季,葡萄园里的温度始终保持在适宜葡萄生长的范围,这大大提高了葡萄的产量和品质。”王正孝说。
而在葡萄苗木繁育上,丰禾庄园更是凭借王正孝独特的技术成为行业的佼佼者。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研究葡萄苗木的繁育技术,不断尝试新的方法和组合。在繁育过程中,他严格把控每一个环节,他繁育出的葡萄苗木品质优良、适应性强,深受各地果农的喜爱。
丰禾庄园不仅是一个种植基地,更是一个示范基地。王正孝深知,一个人的成功不算成功,只有带动整个地区的果农共同发展,才是真正的成功。他经常组织技术交流活动,将自己的经验和技术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其他果农。他总是耐心地解答果农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从种植技术到病虫害防治,从市场销售到品牌建设,事无巨细。在他的带动下,周边的果农们纷纷学习新技术,整个地区的葡萄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
北菜园一直追求生产高品质有机蔬菜,以食品安全为核心严格把控质量。这里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模式,引入信息化监测管理技术,建立生产供应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管理,种植户用手机就能实时掌握种植情况。而且建立了生物天敌防控系统,实现绿色有机和土壤生态循环利用。
“我们是从2007年开始种植有机蔬菜,到目前已经有17个年头了,种植基地占地将近700亩。种植的蔬菜通过电商、超市、宅配的方式销往全国,目前,覆盖了17个城市,100多家高端超市。”北京北菜园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执行董事赵楠说。
近年来,延庆区优质农产品不断涌现,但要高质量发展不能单打独斗。2019年9月,延庆创立了北京市首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妫水农耕”。以有机农业为主的“妫水农耕”,推出四年形成了五大类特色农产品体系。同时,建立了严格的品牌准入机制和完善的运营管理制度,为市民提供优质可靠且品类丰富的农副产品,打破了农产品发展的瓶颈,让延庆的“土特产”通过品牌建设“抱团”发展,实现农业产业的提质增效。
在怀来,酒庄产业也是一大特色。怀来的酒庄众多,这里的葡萄酒以其品质优良、口感醇厚闻名于世。记者走访了怀来县的长城桑干酒庄,一进入大门,葡萄酒的清香扑鼻而来。在地下酒庄,贮存葡萄酒的橡木桶排满了整个地下空间。在长城桑干酒庄的展览馆,记者看到了独特的土壤样本,工作人员介绍道:“这里拥有全球唯一200万年沉积的泥河古化石土壤,由于地壳运动,经过上百万年的沉积与风化,形成以砾石、细沙及石灰岩为主的多样化土壤结构,土层深厚,通透性好,这些都为生产优质葡萄酒提供了良好的土壤条件。这里也是最适宜葡萄种植的北纬40°‘黄金地带’,阳光充足、热量适中。”
目前,怀来葡萄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其中酿酒葡萄种植面积6.5万亩,鲜食葡萄种植面积5.5万亩,葡萄年产量13.5万吨,葡萄酒年生产能力12万吨,培育了96个优化酿酒葡萄品种,是全国县级最大的酿酒葡萄种植加工基地。全县共有41家葡萄酒加工企业,先后打造了“长城”“桑干”“怀谷”“紫晶”“中法”“沙城”等精品品牌80余个,累计获得800多项国内外知名葡萄酒奖项,怀来也被称为“中国现代葡萄酒产业的摇篮”。
行走·记录·传承
为了深入了解延怀赤三地农业协同发展的情况,此次专题采访中最特别的是,延庆融媒记者张顺延带着直播镜头深入到延庆、怀来、赤城三地的田间地头、农场和酒庄,开启了一场独特的宣传之旅。
张顺延手持镜头,穿梭于葡萄园和酒庄里,镜头捕捉着串串饱满的葡萄和精致的酿酒工艺,向大众介绍当地葡萄酒产业背后的故事,从葡萄种植的土壤、气候到酿造过程中的精细工序。走在田间,镜头对准特色农作物,展现当地农民的辛勤劳作和独特的农耕文化。通过镜头推动三地的农业和特色产业发展,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同时,让城市居民深入了解农产品的源头,增强对食品安全的信心。
直播间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网络平台上的点赞和分享不断增加。许多观众表示对这些地方的农产品和特色产业产生了浓厚兴趣,一些游客甚至根据直播信息规划起了三地的游览行程,也有投资者开始对相关产业项目进行深入了解。这次宣传活动为三地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看到了许多三地的新农人们通过直播平台,向网友们展示自己的农产品,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直播带货成为三地农产品销售的新渠道,为农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延怀赤三地在农业协同发展的征程上已然迈出坚实步伐,且前景无限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