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2 08:49
9月22日,迎来了秋分节气,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风习习,秋高气爽,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来了!
秋分,“分”即为“平分”、“半”的意思,除了指昼夜平分外,还有一层意思是平分了秋季。秋分过后,太阳直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开始昼短于夜,昼夜温差加大,气温逐日下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白昼开始短于夜晚。
从秋分这一天起,气候主要呈现三大特点: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开始进入南半球,北半球白昼开始短于黑夜,直至冬至日达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正午太阳仰角也开始显著降低,从而每天能够获得的热量开始显著减弱;故气温降低,昼夜温差逐渐加大,且速度逐渐加快。这在我国内地气候具有普遍意义 。南半球的情况则正好相反。
秋分时节,中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北的广大地区,均先后进入了“候平均气温”划分的秋季,日平均气温都降到了22℃以下。北方冷气团开始具有一定的势力,大部分地区雨季刚刚结束,凉风习习,碧空万里,风和日丽,秋高气爽。北京这几日也正是秋高气爽的日子,舒适宜人。
古人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古人认为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因此,雷声不但是暑气的终结,也是秋寒的开始;二候蛰虫坯户,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三候水始涸,由于天气干燥,水汽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还曾是传统的“祭月节”,中秋节就是由“秋夕祭月”演变而来。而在2018年6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的批复发布,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自此,秋分又多了一层含义。
秋分这一天,还是我国多地赏拍“悬日”景观的正日子。因为太阳升落的方位在一年内不断发生着变化,理论上来说,它可以在任何一个东西向(或略有斜度的偏东南-西北、偏东北-西南)街道,且街道尽头地平线视野不受阻碍的城市中出现。
就我国很多地区而言,一年中有两次机会可以看到“悬日”景观,一次是春分日,一次是秋分日。太阳直射地球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日出日落的方向也几乎在正东与正西方。太阳直射地球赤道的清晨或傍晚,在方向很正的东西向街道尽头的地平线上,太阳会冉冉升起或徐徐落下。相对于旭日“悬日”,很多人更喜欢落日“悬日”。
秋分之下的北京,秋意渐渐浓厚,今天依旧是晴好天气,白天最高气温23℃,不过预计24日夜间还有小雨,请大家要及时关注临近预报,注意防雨和出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