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60所新建校迎新生、朝阳已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各区动态抢先看
2024-09-24 08:53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新学年已经开始了,海淀、朝阳、昌平、门头沟等近60所新建校迎来首批新生,都有哪些学校?各区还有啥最新教育动态?跟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近60所新建校迎来新学生!

一批新建校“在路上”

海淀区

在海淀区,今年9月共有北大附中北医分校、二十中学新都校区、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学城学校、石油附小月华分校和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第一小学五所学校正式投入使用。

其中,北京市第二十中学新都校区新校园位于海淀区建材城东路,学校打造了专业教室35间,包括11间学科实验室,20多间书法、国画、舞蹈、声乐、器乐、合唱、陶艺等艺术类教室。新都校区将配备智能化的出入校刷脸系统、点餐系统、选课系统、图书馆借阅系统,以及能分区域管理的智能照明系统等,让校园生活更加便捷高效。

在海淀北部地区,新落成的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科学城学校迎来了第一批小学一年级、初中一年级新生。近年来,海淀区围绕中关村科学城北区发展建设,不断优化教育布局,新建校全部由优质学校承办,实现高起点办学。

图片

朝阳区

在首都中心城区中,朝阳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基础教育体量约占全市1/6。为了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朝阳区坚持“内扩外引”,新建设了北京中学科技分校等一批优质学校。其中,北京市第八十中学孙河校区、北京中学科技分校、北京中学商务区实验中学、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丽景嘉苑校区、首都师范大学金泽小学东坝驹子房校区、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管庄学校紫荆校区和十一学校朝阳实验学校等7所学校9月起投入使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加速扩容。

昌平区

在昌平区,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昌平学校二期建成投用。这是一所36个班的完全中学,将提供1500个学位。此外,该区的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学校、第一六一中学回龙观学校新校区和北京育翔小学回龙观学校北清校区也在新学年投入使用。

门头沟区

今年9月,门头沟区目前规模最大、学制最长的十二年制现代化学校——北京景山学校京西实验学校正式亮相。该校在学制设置上实行小学五年、初中四年即九年一贯制,高中三年,满额共设立78个教学班。目前,学校共有7个年级667名学生。

延庆区

在延庆区,历经两年改扩建,北京八一实验学校9月1日正式投用,延庆学生在家门口迎来一所全新的优质校。延庆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引进八一实验学校,是延庆区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举措。北京市八一实验学校于2022年获批建设,在原康庄中学基础上改扩建,由北京市八一学校承办,将优质教育资源引入延庆,为区域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教育服务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今年新增55所学校,涉及朝阳、丰台、海淀、石景山、昌平、门头沟等15个区。各区通过高起点举办新建学校、优化提升基础相对较好的学校等方式,加快办好一批条件优、质量高、群众满意的“家门口”新优质学校,满足大家对教育的期待。

一批新建校已“在路上”

在怀柔区,北京第三实验学校在今年启动建设。作为北京市教委陆续建设的6所实验学校之一,北京第三实验学校计划设置72个班,其中小学36个班,初中18个班,高中18个班,由清华附中承办。

由朝阳区与北京市十一学校合作共建的北京科学高中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该校地处北京市朝阳区王四营地区,将于2026年9月正式开学。未来,朝阳区将有更多孩子能享受到优质基础教育带来的福利。

为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北京市级统筹优质学校建设全面提速,在此次新建的这批“实验系”学校中,除第五实验学校位于丰台区,其余各校均建在郊区和城市新区。同时,为保证教育质量的高起点,6所学校多由清华附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等城区优质学校主办或托管。“实验系学校”建成后,将推动本市优质教育资源布局逐渐从城区向郊区扩展,越来越多的适龄儿童在“家门口”就能上好学。

图片

更多各区教育动态

朝阳区已组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

9月22日,北京朝阳区教育发展大会召开,朝阳区成立教育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科学教育联盟、艺术教育联盟。记者获悉,近5年,朝阳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万个。

截至目前,朝阳区全区组建21个中小学教育集团,覆盖全部公办中小学,实现优质资源100%全覆盖。北京中学集团办学后,带动了东部地区教育发展,东坝北校区目前正在加速建设中,将于2025年9月交付使用。

朝阳区相继与十一学校、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等全市“名校”签订合作协议,通过新建学校、联合办学等模式扩大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并纳入名校集团化管理。近5年,朝阳区新建、改扩建学校19所,新增义务教育学位1.6万个。

西城区30所中小学将

率先建成“零碳学校”

9月20日,以“协同创‘新’‘质’胜未来——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西城实践”为主题的“2024德胜科创汇”推进科技创新央地协同主题活动举办。《西城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3060”计划》在现场发布,计划用3年时间,推进辖区30所中小学率先建成“零碳学校”,60家重点金融机构、通信运营商、央企和公共机构参与绿电消费,实现绿电覆盖率超过30%,年度绿电消费量7亿度以上。同时,将依托该计划,搭建政企绿色低碳创新合作交流桥梁。

石景山中小学引进科学课“外援”

近日,石景山区教委与北京科学中心签署合作协议,推进青少年科技教育优质资源合作。 石景山区教委和北京科学中心将整合校内外资源,推动优质科学课程覆盖全区中小学,丰富学校课后服务菜单,助力科学教育实验区建设。

北京科学中心目前已开发了200余门科学课程, 这200余门科学课程通过科技实践活动进校园、共建学生社团等形式,向中小学校提供优质科学教育课程服务,助力青少年科学素养提升。 今年,石景山区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相关领导介绍,科学中心的课程和中小学校内的科学课程形成互补。双方签约后,石景山区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的学生可以到科学中心学习。

未来,石景山区教委将为中小学提供科学课程菜单,让各校结合学校特色自主选择课程,并利用课后服务时段组织学生到科学中心上课。同时,科学中心的优秀师资也会引入中小学,与学校科学教师交流学习,开展教师培训,辅导学生社团开展科学实践等。

综合丨北京考试报、首都教育、新京报、千龙网

责编丨唐莉莉     图片丨摄图网

复审丨徐靖程     终审丨张雪莲 李培


作者:

北京教育融媒体中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