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那些常“磕头”的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4 11:03 语音播报

锐评

《宋史》载:韩琦任陕西经略招讨使时,有一个幕官来参见。岂料他将此人面貌端详一番后很不高兴,以后一连几个月见面也不搭腔。韩琦的儿子觉得奇怪,便问父亲是何原因,韩琦说:“此人额上隐然有块隆起,估量是以磕头为能事,绝不是一个端正之士,像这样的人,若有缓急怎么能依靠呢?”

“斯人常磕头,焉能受重用”。看来古人很懂得这个道理。有奶就是娘,有利便喊爹,频频磕头,精于吹拍,打围墙,抬花轿,无所不用其极,这种人是必得一防的。君不见历史上,易牙之于齐桓公,邓通之于汉文帝,安禄山之于唐玄宗,高俅之于宋徽宗,和珅之于乾隆,这些人靠会给主子磕头爬上了高位,积满了财富,享尽了富贵,却让被拍者吃了大亏、坏了基业。

常“磕头”者往往“聪明”。领导无意中说句话,马上心领神会办了;领导家有红白喜事,马上登门服务;领导下去调查,分分钟布置好接待,准备莺歌燕舞。你喜欢吃喝,山珍海味宴请;你喜欢金钱,不时巨资相送;你迷恋女色,就找美女相陪;你偏爱珍宝,四处搜索献上;你好沽名钓誉,著书撰文署你大名……招式五花八门,总有一款打动你。

“磕头”者费尽心机处处拜,不乏有些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或项目资金,或仕途升迁,或子女前程。“磕头”者与上位者的利益交换,满足了一己私利,却败坏了社会风气,污染了一方政治生态。

掐断到处磕头之风,就得断了“磕头”者的念想儿。《渑水燕谈录》载曰,宋真宗曾对宰相说,有一外补郎官才行甚美,等他外放结束,就提拔他为监司。郎官回朝之后,真宗又提及此事。宰相拟好了奏折准备第二天上奏,结果当天晚上,郎官即来拜谒,送上厚礼企图“拉天线”。没想到“拉关系”变“没关系”,宰相奏请提拔郎官时,真宗却“默然不许”。原来,郎官夜拜宰相之事已被报告给真宗。不仅如此,真宗在位期间,此郎官再也没得到进用。

这位郎官若是知道因“磕头”坏了前途,定然会为自己的“画蛇添足”之举追悔莫及。宋真宗如此处置,也给外界一个明确信号:对上门磕头者“零容忍”,旁门左道“此路不通”。面对种种诱惑,必须有“臣门如市、臣心如水”的定力。

当然,仅靠官员个人品行遏制“磕头”之风,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长远看,还得靠制度把关,靠人民监督,要用人唯贤,忌任人唯亲。首先看群众满意不满意、赞成不赞成、拥护不拥护,当这样的提拔路径形成惯例,“磕头”者自然不会四处运作了。

杂谈万象,文论是非

编辑:汤华臻

打开APP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