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养云轩将于10月中旬开放
2024-09-25 08:41 来源:  北京号
关注

颐和园/供图

记者从颐和园管理处获悉,颐和园养云轩建筑本体及院落系统保护修缮工作已经完成,将于10月中旬开放。

保护性修缮让古建筑焕发新活力

据了解,颐和园乐寿堂西侧的养云轩于2023年10月,完成了其建筑本体及院落系统保护修缮。“活化利用在装修改造中充分考虑对文物建筑的保护,尤其是对房屋原木结构的保护,新增隔断、灯具、装饰等尽量不与原房屋结构产生关系,用‘置入’的方式对文物建筑进行装饰装修,既保护了古建筑的风貌,又满足现代使用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原建筑室内特色,体现古建魅力,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地利用原有地砖及原木结构屋顶,做到尊重原有建筑特色。”颐和园党委书记、园长李晓光说,修缮完成的养云轩正被打造成颐和园研究院。预计将于今年10月中旬正式对游客开放。

现代工匠们秉承古法,精心修缮每一处古建,让历史名园焕发新的活力。从2020年起,颐和园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合作,开展园内长廊彩画病害调查与勘察设计工作。长廊是颐和园的著名景点,全长728米,共273间,是当代世界上最长的画廊。廊间的每根枋梁上都绘有彩画,共14000余幅,画师们将中华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浓缩在这长长的廊子上。

此次修缮,园林古建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心选派了曾经参与1979年长廊彩画重绘工作的5位传承人,再次重绘彩画。通过近三年的长廊彩画保护修复工作,颐和园长廊取得了较好的修缮质量和效果,整体达到设计预期成效,为后续长廊彩画整体保护修复的推进提供了具有指导意义的借鉴。

“在对长廊整体建筑彩画勘察过程中,此次调查工作中首次创新性地使用了三维数字化勘察技术手段,结合三维数字化信息采集,通过自主软件开发,对长廊本体彩画的病害现状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析。”李晓光介绍。

燕京八绝艺术精品展开展

9月20日上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燕京八绝艺术精品展”在颐和园举行开幕仪式。由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指导,北京市颐和园管理处、北京城市学院联合主办的此次展览,于9月20日到10月31日,在颐和园内著名的德和园大戏楼展厅举办。展览得到北京颐和园学会的学术支持、北京燕京八绝协会和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协会的协办,在展品文化意涵、工艺精美度、品类代表性等方面确保了此次展览作品达到了燕京八绝作品的最高层次。

颐和园副园长、北京颐和园学会理事长王树标介绍,燕京八绝是清王朝落幕后,清宫内务府造办处工匠散落民间逐渐形成的八种绝技,包括:金漆镶嵌、花丝镶嵌、景泰蓝、牙雕、玉雕、雕漆、京绣、宫毯,目前这八大类绝技都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精品展,园校联手向国庆献礼正当其时,意义深远。

北京城市学院副校长、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协会副会长练玉春介绍,这次展览,是国庆献礼展,也是文教事业结合的巡礼展。参加此次展览活动的燕京八绝大师和非遗传承人们,都是各类工艺的杰出代表,也是北京城市学院的硕士生导师,涵盖老中青三代;他们此次提供的80件(套)展品,融汇了中国古老经典技艺、当代继承传承、时代创造创新,代表了中国当代相关技艺门类最高手工技艺水平。我们策划这次精品展,就是要在闻名世界的颐和园的湖光山色中,向中外游客展示精妙绝伦的“燕京八绝”之美、展现文化传承后继有人的气象、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鼓舞北京非遗传承人的继承、坚持、创新。 (记者 景天)


作者:

北京海淀官方发布

打开APP阅读全文
特别声明:本文为北京日报新媒体平台“北京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北京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