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5 17:55
“关: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张:俺也一样!
关: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俺也一样!
关:有渝此言,天人共戮之。
张:俺也一样!”
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桃园三结义之时,张飞连说三次“俺也一样”,获评“反差萌”,遂成网络热梗。
《三国演义》书中并无此对白。刘关张三人初识,自我介绍时使用的第一人称代词不同,体现细节。刘备称“我”:“我本汉室宗亲,姓刘,名备。”关羽称吾:“吾姓关,名羽,字寿长,后改云长,河东解良人也。”张飞称“某”:“某姓张,名飞,字翼德。”
张飞在书中说过两次“俺”,说的都是“俺哥哥”。关羽斩了华雄归来,张飞高声大叫“俺哥哥斩了华雄,不就这里杀入关去,活拿董卓,更待何时”;跨江夺阿斗,张飞上船质问孙尚香:“嫂嫂不以俺哥哥为重,私自归家,这便无礼。”
清人毛宗岗批注两处时,均赞张飞是“快人快语”,评价到位。张飞在原著中堪称嘴炮担当。如骂吕布是“三姓家奴”,说诸葛亮是“村夫”,都出自张飞之口。刘备收了诸葛亮,以如鱼得水作比,博望坡之战时张飞直接阴阳怪气道:“哥哥怎么不使孔明那水去。”
古文献中第一人称代词很多,大致以“我、吾、余(予)”为主。“俺”字唐代始用,为宋人所多用。如南宋辛弃疾《夜游宫·苦俗客》一词,有“且不罪,俺略起,去洗耳”之句。
历史上的张飞不太可能说“俺”。那么问题来了,放在当时,张飞会怎么说“俺也一样”?
“我”字最古老
据《尔雅·释诂》,古人使用第一人称代词,“卬(áng)、吾、台、予、朕、身、甫、余、言,我也。”
两汉之后文献以“我、吾、余(予)”为主。“我”字最古老。
据学者张玉金考察,甲骨文第一人称代词有“我、余、朕”三字。“我”字在殷墟甲骨文中共出现611次,“余”170次,“朕”30次。此外,“我”字在《尚书》中出现了188次,《左传》中170次,《老子》中19次。
甲骨文的“我”,似斧,有锯齿,可能是戌(钺)的变形。《尚书》中说:“今朕必往,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取彼凶残,我伐用张,于汤有光。”古文字学家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称:“契文‘我’象兵器之形,以其柲(bì,指武器的柄)似戈,故与戈同,非从戈也。”《说文解字》又载一说,上古“我”字同“杀”。
“吾”字出现较晚,始见于《周易》。“吾”字,本义是“防御”,如毛公鼎铭文:“以乃族干(捍)吾(御)王身。”再如《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
《诗经》中的“昆吾”、《春秋》中的“吾离”“夷吾”,都是人名。在《左传》《论语》中,“吾”已经成为常用的第一人称代词。《论语》中称“吾”最多,“吾日三省吾身”。其次是“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吾”“我”常对举。“吾”作主语时,“我”往往作宾语或定语;“我”用于主语时,“吾”则成为定语。如《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说由此认为“我”与“吾”是异形字,读音又有轻重之分,“我”是“吾”的重读形式。
吕叔湘先生指出:“秦汉以后的口语里很可能已经统一于我,吾字只见于书面了。”
屈原自称“朕”
“我”和“吾”或有语境之别。元人赵德《四书笺义》中认为:“就己而言则曰吾,因人而言则曰我。”一个颇为费解的例子即《庄子·齐物论》的“今者吾丧我”,“吾”或指抽象的内在的自我,而“我”指外在的客观的自我。
此说不能一概而论。《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问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然后邹忌感慨说:“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对妻称“我”,对妾言“吾”,只是与谈话对象有关,无所谓内我外我。
“余”“予”是古今字。“予”字是由“舍”字演化而来。《说文》释:“余,语之舒也”,“余”的本义就是有感而发。在上古,“我”“吾”“予”叠韵同音,都是鱼韵。
“朕”字,最早见于甲骨文。本义是舟的裂缝,如《周礼》载:“视其朕,欲其直也。”在秦始皇规定“朕”字作为帝王自称之词之前,“古者贵贱皆自称朕”(东晋郭璞语)。《楚辞》中屈原就自称“朕”:“固朕形之不服兮,然容与而狐疑。”
“台”,是“胎”的本字,古音同怡(yí),意思相当于今天说“有喜了”。《尚书》中用“台”字最多,如“祇台德先”“非台小子,敢行称乱”等。
“我”“吾”之间,上古还短暂地用“卬”字来作为第一人称代词。在《尚书》中出现2次,在《诗经》中出现了4次,可以作为主语也可以作为宾语。清人俞正燮在《癸巳类稿》即认为“俺”字通“卬”:“卬,我也,今俗通书为俺。”章太炎在《新方言》持相同意见:“《尔雅》:‘卬’,我也。今徽州及江、浙间言吾如牙,亦卬字也。俗用‘俺’字为之。”
张飞自称“身”
“身”,本义指身体、躯干。如《尔雅》所记,汉代开始“身”字被用于第一人称代词,魏晋南北朝时最为普遍。
正题来了。《三国演义》中张飞一大名场面就是喝退曹操百万兵:“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正史张飞字益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毛宗岗批注说:“二我字响甚。”张飞的这段话,在老三国剧中一字未改。
元代《三国志平话》中,张飞言必称“吾”,在长坂坡前的台词是“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
陈寿《三国志》记载此事,张飞叫阵,自称“身”:
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宋书·徐广传》载,南朝宋时大臣徐广曾对谢晦说:“身与君不同。君佐命兴王,逢千载嘉运;身世荷晋德,实眷恋故主。”以此例作推论,如果张飞当真要说“俺也一样”,大概率会说“身与君同”。
至隋唐以后,以“身”代“我”的说法逐渐消失。不过在元明戏曲小说中出现了“老身”“妾身”两词,用于妇人自称,一般认为即源自于“身”。
《三国演义》中张飞又自称“某”。“某”是否可以看作第一人称代词,学界有争议。晚唐五代时,古人开始称“某”,值得注意的是,往往是作为谦称。《三国演义》中关羽言必称“某”或“关某”,不能作为关羽自傲的证据。《水浒传》中,宋江喜欢称“宋某”,吴用称“吴某”,卢俊义称“卢某”,关胜当然也称祖传的“关某”。
真是大老粗
张飞以“豪勇”著称于史,戏曲小说强化了张飞大老粗的一面。
“曹操听真,呔!今有你家张三爷在此。”传统相声贯口《八扇屏》中,把张飞称为“万古流芳莽撞人”,是经典人设。新版《三国演义》电视剧中,省却了张飞的自报家门,让张飞“啊”了长达数秒,却失了味道,乃至网友打趣“以为拉响了防空警报”。
现在网络流传,张飞有文化,擅画美人,又是书法家。“雅张飞”所据史料,多不足信。
张飞倒可能有点附庸风雅。《三国志》说“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张飞和关羽正好相反,张飞所谓的尊重君子,也就是推崇士大夫,不恤小人就是怠慢士卒,最后成了死因。《三国志》载张飞曾和名士刘巴过夜,刘巴不理他,张飞很气愤。诸葛亮去问原因,刘巴说:“大丈夫处世,当交四海英雄,如何与兵子共语乎?”可见张飞进不了当时士大夫的圈子。
学者蔡东洲认为,今天流传诸种所谓张飞作品,都是明人之伪作,张飞儒雅化为明人之“功劳”。明代杨慎认为涪陵有《刁斗铭》,“文字甚工,飞所书也”。明人董斯张《广博物志》载:“张飞有马号玉追,时歌曰:人中有张飞,马中有玉追。”分明是翻版《三国志》“时人语曰:‘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
古人说俺,不分细人粗人。《三国演义》中,自称为“吾”远超“我”。“俺”出现较少,只10次。张飞说了三句“俺哥哥”(张飞更爱说我哥哥)外,袁绍、曹操、文聘、马超和二夫人说过“俺”,都指“我们”。
“俺乃赵八郎”
在唐代敦煌曲子词中,已经出现“俺”字。如《捣练子》:“孟姜女,陈杞梁。生生激恼小秦王。秦王喊俺三边滞,千乡万里筑长城。”
据《汉字流源词典》释,“俺”本义为大,同“奄”,音yàn,方言借用作第一人称代词,表我,我们(不包括听话人)。
吕叔湘先生认为,“俺”字最早见于宋人词和金人的两种诸宫调,宋金白话文献里的“俺”只是去“奄”之声来谐“我们”的合音,也有写成“唵”的。与“俺”类似的,是“咱”。“咱字不见于宋以前的字书,但是宋词之近于语体者里头已经有这个字,这分明是个俗字。从字形上看,‘口’旁往往是俗字的符号,右边从‘自’,跟‘自’字该有关系;从语音方面说,又恰好是‘自家’的切音。”
又有学者张俊阁认为,“俺”是在宋元时期,由“我”字经历了复杂音变的结果。
《水浒传》成书于元明时期,相比于《三国演义》,叙述更加口语化,其中出现的第一人称代词,“我”遥遥领先,“俺”紧随其次。从梁山好汉到辽国狼主,都常称“俺”,李逵、燕青喜欢把宋江称为“俺哥哥”。称“吾”已经少见,只有蔡京、童贯、智真长老、罗真人等。
宋代《大宋宣和遗事》是《水浒传》的蓝本,其中宋徽宗也说“俺”。宋徽宗见李师师,道明身份:“咱八辈儿称孤道寡,目今住在西华门东,东华门西,后载门南,午门之北,大门楼里面。姓赵,排房第八。俺乃赵八郎也!”
古人说俺,不分男女。《牡丹亭》中,杜丽娘会说“俺”,娇声细语:“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闪的俺心悠步亸,意软鬟偏。”《金瓶梅》中,潘金莲张口闭口都是俺,还会带着妒妇醋意:“俺们倒不是粉头,你家正有粉头在后边哩!”清代《坚瓠集》载,苏东坡夜宿灵隐寺,有女子以歌倾诉哀怨:“你负心,真负心,辜负俺,到如今。”
说出“气概”来
《红楼梦》中,用“俺”不多,但也有“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的名句。刘姥姥初入荣国府,自称都用“我”,言行审慎;二进荣国府时,主打村俗取乐,嘴不离“俺”了,拿着筷子说:“这乂(yì)把子,比俺那里铁锨还沉,那里强的过他?”
《水浒传》中,鲁智深说“俺”是最多的,乃至影响到《红楼梦》中。宝钗过生日点了一出《鲁智深醉闹五台山》,特别夸赞戏中唱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那里讨烟蓑雨笠卷单行?一任俺芒鞋破钵随缘化!”
《水浒传》里鲁智深自称“洒家”最体现其粗豪性格。他和杨志是关西老乡,“洒家”是关西土话,因此只他俩说“洒家”。据《辞源》释:“洒”与“咱”“喒”同,“洒家”即“咱家”。“咱”始见于宋,古时读“zá”表单数,读“zán”表复数,明朝太监常自称“咱(zá)家”。
与“俺也一样”相似,86版《西游记》同样有一句经典的台词梗“吃俺老孙一棒”。在吴承恩原著中,“俺”只出现三次,孙悟空自称多说“我”,也说“吾”。至于“吃俺老孙一棒”,原著中有“领吾一棒”“吃吾之棒”“吃我一棒”“吃我老孙这一棒”“吃外公一棒”等,就是没有“吃俺一棒”。
日本江户时代《水浒传》大受欢迎,由此日文中也出现“俺”的用法,语气较粗俗,类似于自称“格老子”。漫画《海贼王》中,路飞经常喊:“俺是路飞,要成为海贼王的男人……”
文天祥有诗《气概》:“气概如虹俺得知,留吴那肯竖降旗。北人不解欺心语,正恐南人作浅窥。”张飞说“俺也一样”,不是卖萌,是有气概。
责编:沈沣